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疫病防治

第五节 疫病防治


  沦陷时期,鸡宁县畜禽各种传染病无法控制。牛瘟、炭疽、马鼻疽、马癞、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鸡瘟、禽霍乱等疫病经常流行、蔓延,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县委、县政府重视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制定“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疫灭病方针。防疫组织逐步完善,防疫队伍逐步壮大,防疫技术也逐步提高,综合性防治措施落实,使各种畜禽传染病得到控制和消灭。同年,开展牛瘟、炭疽预防注射。
  1952年,全县开展猪瘟预防注射,马鼻疽菌苗点眼。1953年,消灭牛瘟、炭疽。同年发生牛、羊口蹄疫,仅半个月时间即被消灭。1955年消灭马癞。1957年,全市开展猪瘟、猪丹毒、猪肺疫、鸡瘟等“四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坚持每年春秋两季集中预防注射和常年补针。1960年,因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狂犬病,死猪较多。
  1963年,成立市马匹“两大疫病”防治委员会,全面开展对马鼻疽、“四号病”两大疫病的检疫工作。对阳性鼻疽马实行烙印隔离,对开放鼻疽马进行隔离治疗或处杀,对患“四号病”马坚决处杀。
  1965年,控制了猪瘟、鸡瘟的流行。1975年,控制了马鼻疽、“四号病”的蔓延。1977年,控制了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禽霍乱。1981年,猪“五号病”开始流行。1983年,全市因“五号病”死猪4000多头。1984年,控制了猪“五号病”,并在全市各区开展畜产品检疫工作。
  1985年,三级防疫体系完善。市有家畜卫生防疫站、家禽疫病防治院,各区(乡)有家畜疫病防治院10所,村有防疫员。全市防疫队伍210多人。各种畜禽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