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畜牧场和专业户

第七节 畜牧场和专业户


  一、国营畜牧场
  大同种畜繁殖场 1961年前,大同种畜繁殖场除繁殖地方优良种猪外,还繁殖苏白猪、哈白猪、宁安黑猪等。1962—1969年,繁殖种马,通过小额贸易从苏联进口轻型挽马30多匹,进行本交繁殖。同时,还以轻型挽马为父本,为附近社队改良当地马。后因“四号病”流行全被淘汰。1970年,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购入朝鲜牛50头。1973年恢复种马繁殖,购入顿河马30匹、三河马12匹。1975年恢复种猪繁殖,品种有民猪、苏白猪、哈白猪、长白猪、黑花猪等。
  新华种鸡场1982年,在城子河区新建种鸡场。到1985年,饲养祖代、父母代滨白鸡种鸡2万只,实行系列化配套生产,成为省一级种鸡场。为养鸡户提供优良鸡雏20万只,为市场提供鲜蛋5万公斤。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是全市养鸡生产的主要基地。
  二、集体畜牧场
  1959年,全市各机关、场(厂)、矿、企业、学校、区(公社)、生产大队共建各种类型的畜牧场266个,养猪8241头。1960年后,饲料奇缺和疫病流行,致使生猪大批死亡,集体养猪处于低潮,1962年仅有1005头。1964年,集体养猪场主要饲养公、母猪,并采取队有队养,队有户养等多种饲养形式,全市有142个生产队饲养公猪110头、母猪460头。1965年,集体养猪的生产队达到225个,养猪2380头。
  1976年,全市生产大队办养猪场56个、生产队办养猪场425个,饲养母猪4088头,后备母猪2363头,种公猪560头。1980年,全市集体养猪场下降到110个,在管理上实行大包干。1982年后,畜产品放开经营,集体猪禽场逐渐下马,被畜禽专业户所代替。
  1985年,全市仅有集体养鸡场5个,养鸡3万只。以饲养种鸡进行孵化,出售商品鸡雏为主。
  三、专业户
  1985年,全市各类畜禽专业户351户。其中,养牛专业户20户,养牛724头;养猪专业户167户,养猪4500头;养羊专业户28户,养羊1120只;养鸡专业户136户,养鸡30万只。红旗乡养猪专业户刘启祥,养猪200多头。西郊乡养鸡大户颜繁志,养鸡超千只。

  1949—1985年鸡西市(县)家畜存栏数表
  19-11-1
                  单位: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