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提水工程

第五节 提水工程


  一、电力提水站
  1970—1973年,在滴道河公社金刚大队、红星公社西鸡西大队、柳毛公社东方红大队建电力提水站。其中,西鸡西站灌溉菜田面积53.3公顷,东方红站灌溉水田面积146.6公顷,均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1985年末,全市共有电力提水站109处,有效灌溉面积746.7公顷,占总有效灌溉面积5968.6公顷的12.5%。
  二、井灌及喷灌
  井灌 1957年后,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农业种植结构转向以蔬菜为主,井灌工程有较大发展。到1962年,恒山、滴道、城子河、鸡冠人民公社共打500眼土井,用马拉水车或人力提水,共灌溉菜田面积100公顷。同期,鸡冠人民公社西鸡西、鸡冠山、东胜、仲兴大队,恒山公社红旗大队,滴道公社金刚大队,共建14眼电机井,灌溉菜田面积46.6公顷。到1965年,累计投资35万元,共建电机井120眼,加上原有土井,全市可灌溉菜田面积增加到518.6公顷。1973年,鸡西市水利局组建后,为抗御连年干旱,进一步发展菜田灌溉工程,建电机井92眼,使电机井达到226眼,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1466.6公顷。井灌,特别是电机井成为鸡西市发展蔬菜生产的主要灌溉工程之一。1985年,全市累计建电机井515眼,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73.3公顷,占总有效灌溉面积5968.6公顷的34.7%。实灌溉面积1753.3公顷,占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71.5%。
  喷灌 鸡西市喷灌工程起步较晚,到1985年,建喷灌16处。西鸡西村大棚小型喷灌、红星村固定式喷灌、滴道河乡半固定式喷灌等14处,发挥了较好的效益。另2处喷灌因设备维修养护不当,没有发挥效益。
  三、防病饮水井
  1971—1975年,根据鸡西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同水利局联合普查结果,由国家投资20万元,群众自筹17万元,在全市大骨节病和甲状腺肿患病率高的梨树区猴石大队、城子河区和平大队与红卫大队、麻山区山河大队与东新大队、滴道区兰岭大队与平安大队、恒山区合作大队、鸡冠区朝阳大队等13个大队,打防病改水井24眼,引泉水1处,其中深水井20眼,解决饮水人数19700人,有4个村屯400人用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