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渔业资源

第二节 渔业资源


  鸡西市自然水域面积3865.7公顷。其中,可利用的河流水域面积1037.9公顷,包括较大河流穆棱河、黄泥河子、滴道河、牤牛河、大石河;较小河流凤山河、小石河,还有季节性沟溪370条。全市有各类泡沼水面面积136.1公顷,主要分布在穆棱河两岸平原区。其中,单个水体面积在6.6公顷以上的有7处,包括城子河区长青乡黑鱼泡、南黑鱼泡、刘家泡、丰安泡;梨树区五十四公里泡、河西泡;恒山区红旗乡红旗泡。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些河流泡沼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鱼类资源。由于自然水域无污染、水域周围自然植被保护较好,各类水域中耐寒性鱼类繁殖旺盛。鸡西县水域中总计有36种鱼类属11科,其中鲤鱼科鱼类占优势。
  据穆棱煤矿“梨树镇市街事变前沿革一览表”记载,1936年(伪康德三年),夏季雨水较多,穆棱河水丰盈,很多人到河里捕鱼,仅鲤鱼就捕获292.5公斤。捕获的鲤鱼多数自食,也有部分在梨树镇集市上出售。据居住东海乡永泉村的农民回忆,1950—1956年,每当穆棱河涨大水时,在河里曾捕到每尾重10公斤左右的大鲤鱼,最大的鲶鱼每尾重25公斤。可见当时穆棱河自然鱼类资源很丰富。1958年,柳毛公社在穆棱河修筑入水闸门,公社水利站在进水闸门下设鱼亮子,每日捕获鱼150公斤。当年全市捕获量6万公斤。1960年,市农牧局成立打鱼队,从事捕捞人员59人,在鸡冠山脚下穆棱河的背河打鱼,4—9月,捕鱼6吨。1962年,捕鱼量达到14吨。捕获的鱼类以鲶鱼、鲤鱼居多,雅罗鱼等7种名贵鱼类已见不到。1966年以后,全市境内大部分河流、溪流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渔业深受其害。穆棱河的鱼类到1985年仅有14种,捕捞量锐减。随着人们对鱼类消费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渔业生产从以捕捞为主转向开发利用水资源,养殖与捕捞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