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早期市场

第二章 市场

第一节 早期市场


  一、黄泥河子市场
  1916年,蜜西煤矿建矿后,黄泥河子形成集市。集市设在离蜜西煤矿1公里处,路边为市,买卖兴隆。黄泥河子市场处在蜜山县与梨树镇之间,公路相通,外地客商也来此兴办店铺。1924年,蜜西煤矿易名裕边煤矿后,人口增多,形成恒山镇。黄泥河子市场向矿区中心转移,称为恒山市场。恒山镇有商户50余户,大商号有永和昌百货店、瑞丰源百货店、广大盛百货店、大成五金行,大饭店有宴宾楼、三胜园、四合园,还有牡丹池(楼下浴池、楼上剧院)。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黄泥河子后,恒山市场逐渐衰败。
  二、平阳镇市场
  1920年,平阳镇已形成市场。1921年,已有工商业户近百家。主街道西门至东门店铺林立,有福太号磨坊、万发成油坊、温家饭馆、厚德福饭馆、汇丰昌百货店、庆升福百货店(二层楼)、锦和庆药店、中正义糕点铺、万发成杂货铺、同兴昌日用百货店、天德增药铺、万和福百货店、同和隆百货店等。其中,万和福、同兴昌、万发成经营规模较大,营业面积均千余平方米,雇员五六十人。1930年,平阳镇市场更加繁荣,出名的商号已有40家。当铺、经营西式面包的“列巴”店、八角楼剧院、万发成油坊已用蒸气机发电,居民用上电灯,街上也有路灯。1936年后,林密、城鸡铁路通车,鸡西街成为铁路运输枢纽,平阳镇的许多商号迁到鸡西街,平阳镇市场逐渐失去往日的繁荣。
  三、梨树镇市场
  1924年,中俄官商合办穆棱煤矿为梨树镇带来商业的兴隆。穆棱铁路通车后,梨树镇成为商品集散地。1930年,梨树镇人口大增,客商纷纷落脚开办店铺。最繁华的梨树镇九道街有大商号福顺达、万德昌等。1931年,梨树镇有商户112户,从业人员933人,通过穆棱铁路向外地发运煤炭3000车,大豆1500车、木耳1.5万公斤、豆油10万公斤。外地日用品布匹、棉花、各种食品等大量涌入梨树镇市场,再转销东部地区。1936年,林密、城鸡铁路通车,梨树镇失去其铁路终点站、商品集散地的地理优势。
  四、鸡西街市场
  1936年,鸡西街成为林密、城鸡铁路交汇的枢纽,人口急剧增多,商业迅速发展,成为东部地区的中心集镇。1938年,以祥光路、永昌路、鸡冠路为中心的商业区基本形成,商户300家。日本侵略者侵占鸡西街后,鸡西街市场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较大规模的商号藤井大丸、富士洋行、光屋洋行、高岗号、大成铁公所均为日本商人经营,商品以日货居多。东满饭店、大饭店等也是日伪人员出入的场所,一般中国百姓不得进入。民族商业货源、经营项目受到严格限制,发展缓慢。随着日本侵略者统制经济政策的步步推行,鸡西街市场商品匮乏,物价不稳,物资流通受到严重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