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地方工业品收购

第二节 地方工业品收购


  1949年,鸡西县国营商业收购私营工厂生产的铁锅和皮鞋,其它日用工业品主要靠松江省百货公司分拨。1957年,全市收购总额604万元。其中,收购地产白酒337吨、皮鞋14900双。1958年后,鸡西市先后兴办橡胶厂、造纸厂、丝绸厂。1965年,收购地产胶鞋15万双、机制纸662吨、丝织品21.64万米,收购总额588万元。1966年后,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地方工业产品收购中不注意商品质量,单纯追求数量,国营商业库存积压,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1970年,为适应备战形势,全市提出建立起吃、穿、用、打(战争)的工业体系,大幅度提高商品自给比重,积极收购地方工业品。当年,收购总值1145万元。1978年,鸡西市贯彻省商业厅地方工业产品收购政策,提出“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综合平衡,合理布局,质量第一”的原则。当年,收购棉布(劳动布)81.7万米、针织品257.3万件、柞蚕丝6.2吨、丝织品82.3万米、机制纸623吨、灯泡103万只、白酒1233吨、啤酒3501吨、胶鞋148.9万双、皮鞋2.78万双、弹力袜18.2万双、铁锅2.9万口,民用缸1.74万口,收购总值1699万元。1982年,全市地方工业品收购工作执行“以需定产,以销定购”的原则,促进轻工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1985年,全市收购白酒2200吨,啤酒12800吨,轻纺产品、日用化学工业品、生活用橡胶产品、文教用品等收购量也有增长。当年,全市收购地方工业品总额32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