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商品调入

第三节 商品调入


  一、日用工业品调入
  1949年,鸡西县(矿)百货公司日用工业品从松江省百货公司调入。调入的商品有胶鞋、雨衣、衬衣、衬裤、劳动布、帆布等。1954年,日用工业品改为从牡丹江二级站调入,鸡西县百货、纺织品、五金、糖业烟酒等专业公司相继在二级站设立驻站代表。二级站实行计划分拨与看样选货相结合的合同供货制。统购统销和省管计划商品按计划分拨;货源偏紧的重要商品,签订供货合同,按合同约期下拨;新产品和畅销商品,由二级站按比例直接分拨;一般日用工业品看样选货。1957年,改由哈尔滨二级站进货。1959年,根据按经济区组织商品流通的原则,归属牡丹江二级站进货,直至1985年。
  二、肉类商品调入
  1949年,由于鸡西矿区发展,人口增加,开始调入生猪。由于冷藏条件差,调入量受季节影响,冬季多夏季少。1957年,鸡西市建设冷冻仓库,调入猪肉量增加。1962年,全市调入生猪16883头,猪肉186万公斤。1963年,调入生猪20376头,猪肉36.5万公斤。1964年,调入猪肉576.7万公斤,调入量超过冷冻储存能力。1965年,市人委动员全市居民购“爱国肉”,以减少白条肉超储损失。1969年,调入量减少,猪肉实行定量供应。1972年,肉类商品调入除猪肉外,增加牛肉、羊肉。由于牛、羊肉调入数量不多,以供应回民为主。1977年,调入猪肉458.7万公斤,羊肉3.35万公斤。1979年,调入猪肉1104.2万公斤,羊肉2.88万公斤。
  1981年,肉类商品放开经营,当地生猪收购量下降,猪肉调入量仍然很大。1984年,全市调入猪肉703.6万公斤、牛肉22.8万公斤、羊肉3.55万公斤。
  三、鲜蛋调入
  1957年,鸡西市鲜蛋以省内调剂为主,调入数量不大,市场供应不足。1963年后,从山东、河北、河南、湖南等地调入大量鲜蛋,市场供应紧张局势缓解。1965年,全市调入鸡蛋121.8万公斤,是地产鸡蛋收购量的15倍。1971年后,鲜蛋调入趋紧,市场经常出现脱销。为解决全市居民鲜蛋供应问题,从1975年起,实行奖励养鸡政策,养鸡事业有较大发展,地产鲜蛋收购量增加,当年收购地产鲜蛋27.3万公斤,调入鲜蛋29.1万公斤,缓解了鲜蛋市场的紧张局势。1982年,全市养鸡事业又有发展,鲜蛋收购量109.9万公斤,基本满足市场需求,调入量减少。1985年,全市调入鲜蛋113.8万公斤,占市场销售量的28%。
  四、秋菜调入
  鸡西市郊区蔬菜基地建设较晚,常有旱涝灾情,城镇居民一部分越冬蔬菜长期从外地调入。1964年后,鸡西市每年秋季都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省调入秋白菜。1970年调入1264万公斤,1975年调入2220万公斤,1981年调入2029万公斤。1982年后,鸡西市加强郊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地产秋菜量增加,外调蔬菜逐年减少。

  鸡西市部分年份国营商业肉蛋购进情况表
  21-3-2
                 单位: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