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服务质量

第三节 服务质量


  1949年,鸡西县商业系统新职工多,缺乏经商经验,企业管理粗放。县工商科有针对性地提出和气待人、简化手续、方便群众、争取主顾的口号,对商业职工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国营商业形象教育。1951年,进一步开展“为消费者服务,树立国营商业优良作风”宣传教育。推广依安县百货公司“四三”收款法,即三备(精神准备、用具准备、零钱准备)、三快(算帐快、盖章快、找钱快)、三准(收款准、计算准、交款准)、三清(价格记得清、找款交待清、结帐对帐清)。全县商业系统服务质量提高,初步树立国营商业的良好形象。
  1958年后,由于大量新职工进入商业队伍,许多商品紧缺,商业服务质量下降。出现“近水楼台先得月”、“分商品、走后门”现象。市商业局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提倡“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精神,反对商品走后门。1963年,结合学习雷锋活动,开展为顾额送温暖、流动售货和“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总结推广滴道区河北商店先进典型经验,商业系统出现分片包干,送货到家,服务项目多样化,商店陈列美观化等新气象,涌现出许多“一把抓”、“一勺成”、“一刀切”、“一口清”等技术能手。
  1966年后,商业服务质量受“左”倾思潮影响,出现按顾客阶级成份区别对待,提倡顾客自我服务等荒诞做法,服务态度生硬。3尺柜台被当成阶级斗争的战场。官商作风严重,企业管理混乱。市商业局革委会成立后,整顿服务质量,纠正“左”的做法,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服务纪律,稳定市场,努力扭转混乱局面。
  1978年,全市商业系统学习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先进管理经验,提出“商业工作千千万,事事围着服务转”的口号。动员全体职工开展“远学哈一百,近学滴道大半道商店”,树立劳动模范金敬惠,全市商业服务质量走向正轨。1982年,结合“两个文明建设”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开展“优良服务月”、“优质服务百日竞赛”等活动。整修商业环境,改革售货工具,购进电子售货秤、机械动力切肉机等。1985年,全市商业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各商店在服务质量上增添许多新内容,要求营业员在岗位时仪表端庄,语言热情文明,佩戴服务员胸章,优秀营业员肩挎授带,微笑服务,接受顾客批评监督。服务质量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的和竞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