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照相、洗染、理发业

第四节 照相、洗染、理发业


  一、照相业
  1926年,梨树镇有一金姓朝鲜族人开办红星照相馆。1936年,鸡宁街德义照相馆开业。1939年,滴道街星野照相馆开业。1946年,鸡宁县有照相馆5家。当时照相技术落后,摄影室屋顶、一侧墙壁用玻璃镶嵌,采用自然光拍摄,照相机为德国、日本、美国产品。洗像暗室的墙壁上开一个活窗口,底片、相纸摆好位置,抽开活窗口,利用室外自然光线曝光,再显影、定影。照片的清析度较差。
  1950年,吕景斌、高基善在恒山区合办天然照相馆,后易名兴光照相馆。开始使用电光源摄影和洗照片。1951年,潘福堂在城子河村开办城子河照相馆。1956年,在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城子河照相馆加入合作社,归属城子河区服务科,职工15人。1959年,鸡西市有国营照相馆3家,合营照相馆6家,从业人员120人。照相器材有座式相机11架,外照小型相机22架,放大机9架。
  1963年,鸡西市有照相馆5家。服务项目增加黑白照片着色和室内布景。1966年,照相业在室内布景和照相服装方面改动很大。室内布景均以政治宣传画为背景图案,服装为当时流行的草绿色军装。
  1979年后,照相业呈现繁荣景象,全市10家照相馆均增添结婚照、西服照、民族服装照、油色照等多种服务项目。1980年,全市照相馆17家,从业人员172人。照相器材有座式相机16架,小型相机30架,放大机13架。
  1981年,全市照相业经营网点增加到191家,从业人员361人。国营照相馆17家,从业人员154人;集体照相馆9家,从业人员66人;各单位自办照相馆22家,从业人员79人。个体照相馆43家,从业人员62人。照相业改变多年坐店待客的经营方式,开展流动服务、到家服务等多种经营方式。1985年,国营鸡西照相馆购进1台彩色扩印机,彩色照相迅速占领全市照相业市场。
  二、洗染业
  1955年,鸡西县只有1家洗染店,有染锅1口,几只大木桶和几口大染缸,熨斗为木炭熨斗,染料是天然植物染料,颜色有青、蓝2种。1959年,建立国营鸡西市洗染织补厂,工厂承揽浆洗、染色、熨烫、织补业务,使用化学染料生产,可染5种颜色。后来发展到可以洗染呢毛料、麻布、皮毛翻新,职工15人。1972年,因厂房动迁而下马。
  1985年,鸡西干洗店开业,鸡西干洗店是牡丹江市与香港保用干洗有限公司合资兴办的企业。以承揽干洗呢、毛料服装、皮毛服装等高档衣物为主要业务。有意大利产干洗机1台,容量20公升,有夹衣机1台,整形熨烫机1台,从业人员9人。年干洗能力为5万件服装。年末,鸡西市又有1家干洗店—久华干洗店开业。久华干洗店是鸡冠区经委兴办的企业,有日本产NP30干洗机1台,整形熨烫机1台,辅助锅炉1台。以承揽毛料、皮毛等高档服装的干洗、熨烫业务为主。久华干洗店在鸡东县、城子河区设有代办处,办理代收代办业务。年末,全市洗染业7家,从业人员56人。
  三、理发业
  1927年,湖北人胡岐山在梨树镇开兴茂理发铺,坐店理发,顾客盈门。1930年后,滴道三明号理发馆、明海辅理发馆相继开业。恒山、城子河、麻山等地也相继开设理发馆。1946年,鸡宁县有理发店49家,设备简单,手推子、剃刀、木椅,店外挂布幌,服务对象多为男顾客,以剃光头为主。
  1956年,全县私营理发业户大部分加入公私合营合作理发店,少数从业人员仍然挑担流动服务。1959年,全市有理发店39家,从业人员393人。服务项目增加男式多种发型、女式烫发。1966年,理发业受到冲击,女式发型、烫发、焦发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作风而受到打击,许多理发店关业,网点减少,理发经常排长队挨号等待。1975年,全市有理发网点44个,从业人员422人,理发座椅349把。理发业的一些传统服务项目逐渐恢复,女式烫发,做发型等项目顾客渐多。理发工具已由电动推发器代替了手推子,工作效率提高,劳动强度减轻。
  1978年,全市理发网点65个,从业人员518人,有理发座椅369把,电吹风、电烫机开始应用。服务质量和卫生条件也有提高,有的理发店顾客理发已用绸料布披肩,男、女各种发型选择范围增大。1981年,全市理发网点69个,从业人员457人,理发座椅423把,烫发机63台,电吹风机26台。1985年,出现许多集体办、个体办理发店。全市有理发店244家,从业人员897人;其中,市饮食服务公司所属理发业网点64个,从业人员6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