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经营管理

第六节 经营管理


  一、民主管理
  民主办社是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原则和优良传统。民主管理体制是社员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执行机构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是社员实行民主管理的最高决策机关,是群众监督合作社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
  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于1949年12月15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5人。会议通过鸡西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选举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审议通过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意见。姜裕当选为县联社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
  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于1961年10月7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72人。会上讨论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先合后分的问题,选举理事会并成立供销合作社恢复筹备小组。
  第三届社员代表大会于1964年3月18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00人。邀请各界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于1985年5月30日召开,参加会议代表232人。会议讨论恢复供销合作社性质和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社员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理事会、监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特殊情况可增加或减少次数。
  供销社的民主管理制度,是保证供销社的群众性、民主性、经营灵活性的基本措施,由于实行民主管理制度,供销社保持了集体经济组织的特色。
  二、经济效益
  1944年,鸡宁县供销合作社建社后,始终注重经济效益。每届社员代表大会的召开,都讨论经济效益问题。理事会按季对资金运用、商品购销、费用率进行分析,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1955年前,鸡西县供销社购货计划、贷款计划、销售计划掌握资金运用。1955年资金周转3.3次,费用率3.4%。1962—1967年,实行三级管理,资金周转达到最好水平,每年平均周转4次,费用率在3.4—3.7%之间。“文化大革命”中,管理制度遭到破坏,资金运用混乱,费用大幅度上升。1977年,费用率达8%。
  1978年,鸡西市供销社恢复各项管理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利润75万元,比1977年增长78.6%。1979年,商品销售额3057万元,费用率17.3%,利润38万元。
  1985年,鸡西市供销社自有资金194.5万元(其中社会股金14万元),银行贷款2500万元,资金周转3次,纯销售额6718.4万元,缴纳税金69万元,利润总额30.7万元。

  1977—1985年鸡西市供销社部分年份经济效益情况表
  21-7-2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