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石油贮运

第二节 石油贮运


  一、石油运输
  1950年,鸡西县没有大吨位容器,没有电动油泵。石油运输经林密铁路发运零担油桶。到鸡西站后,雇马车或汽车拉到油库,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60年代。
  1965年,鸡西市购进3.5吨油槽车2辆,用于铁路到站后的短途运输和为用户送油。1967年,省公司调走3.5吨油槽车1辆,同时调入7吨油槽车1辆。由于7吨油槽车吨位大、市内公路条件差,1973年调回省公司。1975年,购入4.5吨油槽车1辆,全市石油运输能力有所提高。
  1978年,油库建成铁路专用线,储油容器增加,1次可接卸1列车组(40节油罐列车)。1980年,购入4.5吨油槽车1辆,3辆油槽车年运输汽油4682吨。1981年,4辆车年运输汽油5434吨。为及时掌握调运情况,市石油公司业务员到各炼油厂及时催拨调运各种石油商品,保证全年石油调运计划的落实。
  1985年,全市共有油槽车25辆。其中,石油公司8辆,用户自备17辆。石油公司汽车队加强经营管理,实行“单车核算,联利计酬”,司机与管理人员的经济收入与车队的经济效益挂钩,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上缴利税18.6万元,实现利润17.8万元。
  二、石油贮存
  1950—1960年,石油贮存以桶装为主,每桶装汽油130公斤、柴油140公斤,可贮存各种石油类商品300吨左右。桶装油易损耗,装卸劳动强度大,费用高,占地面积大,不利于经营管理和安全消防。1956年,建成水泥、沥青结构土油罐5个,后因渗漏严重而报废停用。
  1960年后,石油贮存开始使用立式油罐,每罐可贮油1000立方米,贮存能力400吨左右。立式油罐占地较小,容量大,方便用户加油,一直沿用。1972年,为提高贮存能力,建水泥、沥青结构土油池492立方米,用于贮存柴油。由于鸡西市冬季严寒,土油罐受冻后裂缝渗漏跑油,防渗层难以修复,后报废停用。
  1978年,市石油公司成立后,加强了贮存管理,添置立式罐和小油罐。由于小油罐移动方便灵活,便于管理,投入使用后利用率很高。当年,贮油能力7000吨。
  1985年,石油公司共有1000立方米立式油罐8个,50立方米小油罐56个,72立方米小油罐24个,贮油能力达1.25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