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厂
第十三章 商办工业
第一节 工厂
一、鸡西市食品厂
位于鸡冠区红军路119号。1949年建厂,原名鸡西矿区百货公司糖果厂。1962年归属市烟酒公司,易名鸡西市食品厂。工厂设蛋糕、糕点、面包、小食品、精点、回民糕点6个车间。生产面包、饼干、蛋糕设备是自动生产线。1985年,市食品厂有职工211人,总产值279.6万元,利润5.3万元。
二、鸡西市糖果厂
位于鸡冠区永昌路33号。1976年建厂,原是市食品厂糖果车间,经扩建为市糖果厂。1981年,省商业厅投资180万元,对市糖果厂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工厂设硬糖、奶糖、软糖、小食品、炼乳、冷饮品等6个车间。生产硬糖、奶糖、冷饮品设备为自动生产线。年综合生产能力为2500吨。1982年后,由于糖果市场出现变化,糖果厂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产品滞销,陷入困境。1985年,市糖果厂有职工236人,销售收入346万元。
三、鸡西市酱菜厂
位于鸡冠区利群路22号。原为私营酱菜园。1956年公私合营后,建鸡西县酱菜厂。1958年移交市商业局,为鸡西市酱菜厂。工厂有咸菜、酱菜、酱油、大酱、食醋、青方等6个车间。1974年,投资40万元建酱油酿造楼,由于施工质量低劣,发酵酱油制曲池渗漏严重,全楼报废。1980年投资130万元建成酱油酿造楼,采用低盐固体水浴保温发酵新工艺,微电脑监控恒温,球罐蒸料通风制曲,生产出优质酱油。1985年,市酱菜厂职工157人,销售收入92.7万元,利润13.1万元。
四、鸡西市豆制品厂
位于鸡冠区祥光路28号。原为合作豆腐坊,1962年更名为鸡西市豆制品厂,经过多年技术改造,工厂逐步发展。有干豆腐、水豆腐、熟制品等车间。机械化程度很高,有封闭式煮浆锅、蒸气煮浆罐、干豆腐生产线、水豆腐压力机等。1985年,全厂职工90人,总产值68.5万元,亏损1.6万元。
五、恒山食品厂
位于恒山区。1958年建厂。有机制饼干、细点、普通糕点等车间。1983年,恒山食品厂与北京市面粉十厂联营,安装了饼干自动生产线,生产的酥性饼干畅销。1985年,全厂职工110人,总产值114.2万元,利润2.4万元。
六、恒山酱菜厂
位于恒山区。原是私营酱菜园。1956年公私合营后建厂,归属市手工业联社领导。1982年,恒山酱菜厂移交国营商业。设红方、青方、酱油、食醋等车间。青方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红方获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全厂职工93人,总产值56万元,利润2.2万元。
七、滴道食品厂
原为滴道煤矿消费合作社糕点生产小组,1958年建食品厂。设面包、糕点、细点等车间。1985年,全厂职工62人,总产值57.4万元,利润1.2万元。
八、梨树食品厂
原为穆棱矿二井商店所属糕点生产小组,1958年建成梨树食品厂。有面包、机制饼干、糕点、冷饮车间,有自制面包自动生产线、饼干自动生产线。1985年,全厂职工73人,年总产值54.6万元,利润1万元。
九、城子河食品厂
1958年建厂,设饼干、糕点、细点、面包、冷饮等车间,有饼干自动生产线。1985年职工51人,总产值67.7万元,利润1万元。
十、鸡西市肉类联合加工厂
1978年建厂,有生猪饲养场、生猪屠宰车间、牛羊屠宰车间、肉制食品车间、冷藏仓库。1985年,职工318人,销售收入37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