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产品

第二节 产品


  一、糕点
  1946年,鸡宁县私营糕点作坊称果香铺,以生产光头饼、手工饼干、杂拌儿等大众糕点为主。1949年,鸡西矿区百货公司糖果厂设回民糕点车间、面包车间,生产面包、蛋糕、饼干。1958年,鸡西市糕点需求量增加。各区建食品厂增加生产机制饼干、油果、炉果、酥皮等各式糕点,品种花样较多。1962年,糕点业由于原料不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鸡西市糕点成为高价商品。至1964年,全市共销售高价糕点1094吨。1965年,糕点市场情况好转,糕点生产、销售量稳步增长。1982年,糕点生产销售旺盛,品种花样繁多,质量提高。糕点包装向华丽、鲜艳、新颖、方便方向发展。各种儿童点心、老年人糕点、南方风味糕点、喜寿庆贺礼品糕点走俏市场。1985年,糕点业竞争激烈,外地糕点涌入鸡西市,地产糕点产量、销售量减少。
  二、糖果
  1949年,鸡西矿区百货公司糖果厂主要生产散装杂拌糖果、小人糖。1958年,糖果品种增多,各种水果糖、夹心糖、奶糖已有生产。1962年,糖果实行高价销售,至1964年共生产销售高价糖果240吨。1965年,糖果生产恢复正常,各区食品厂开始生产糖果,由于质量差,一些糖果销售不畅,市糖果厂扩建改造,生产能力大增,但糖果质量不过关,产品滞销。1985年,糖果市场竞争激烈,外地糖果大量进入鸡西市场,全市糖果生产企业处境困难。当年,生产各种糖果989吨。
  三、酱菜
  70年代前,全市酱油、食醋、大酱、咸菜生产原料始终紧张,生产工艺、设备较落后,产量低于市场需求。1973年,酱菜业原材料逐渐缓解,产量增加,品种趋于多样化。1979年后,酱菜业逐年兴旺,各酱菜厂纷纷改进工艺,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酱油、食醋、大酱基本产销平衡,咸菜受外地产品排挤,产量逐年减少。
  四、豆制品
  1946年,鸡宁县豆腐生产以各厂、矿职工食堂的豆腐坊为主,城关区有少量私人豆腐坊从事营业性生产。品种以水豆腐为主,干豆腐产量较少。1956年,豆制品行业纳入商办工业管理体制。1962年,市豆制品厂投入生产,干豆腐、豆腐熟制品进入市场,豆制品供应缓解。1972年,全市干豆腐、水豆腐实行凭票供应,城镇居民每人每年7公斤。1978年,市豆制品厂试制豆粉、腐竹,后因产品质量低滞销而停产。1985年,全市豆制品生产发展很快,品种达20种,豆制素肠等许多品种不收票销售。
  五、肉类熟食品
  1956年,市食品公司开始生产肉制熟食品,品种有高温肉、猪头肉、猪内脏熟制品。产最不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1964年,市食品公司开始生产酱肉、卤肉、红肠。1978年,肉类熟食品花样增多,产量增加。1985年,全市肉类熟食品有方火腿肠、圆火腿肠、小肚、头肉等10多种,滴道肉食站生产的红肠质量较好,畅销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