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调入
第三节 调入
1946年,鸡西矿区恢复生产,粮、油、盐都十分缺乏。1947年春季,粮荒严重,国家从哈尔滨调给鸡西矿区粮食2500吨、食油150吨、食盐100吨,粮食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1957年,鸡西市粮食局多方面筹划调入外地粮食。由于煤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外地人口涌入市内,全市吃商品粮人口达21.3万人。当年,调入粮食67842吨、食油1300吨。1958年,全市吃商品粮人口24.7万人。调入粮食56875吨、食油1100吨。
1960年,发生自然灾害,粮食紧缺,调入困难。市长亲自抓调入,凡能食用的瓜菜、玉米脐、糖渣、豆腐渣等均组织调入。当年,调入粮食及各种代食品128453吨,1961年调入粮食111309吨,城矿居民生活用粮得到保证。
1965年,鸡西市遭受洪水灾害,铁路运输一度中断,市粮食局全力以赴抗洪救灾,当年调入粮食113776吨,保证了全市粮食供应。
1970年后,城镇人口继续增加,调入粮食数量也逐年增加。1971年,调入143145吨;1972年,调入144970吨;1973年,调入171156吨;1975年,调入210830吨;1978年,调入210433吨。
1983年后,成立调运科,调、运、管统一管理,经济效益提高。当年调入粮食167930吨,1984年调入粮食208315吨、油脂2200吨;1985年调入粮食139559吨、油脂228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