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类
第二章 货币
第一节 种类
一、伪满币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有纸币、白铜币、青铜币3类。纸币面值有壹佰元、拾元、伍元、壹元、伍角5种,白铜币有壹角、伍分2种,青铜币有壹分、伍厘2种。1934年开始在鸡西地区流通,1947年1月,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发布告停止流通。
二、苏联红军票
苏联红军司令部在中国东北地区发行的纸币(俗称红军票),面值有壹佰元、拾元、伍元、叁元、壹元5种。1945年8月15日开始在鸡宁县与伪满币等值流通。1946年8月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命令停止面值壹佰元红军票流通,限期登记,拾元票及拾元以下小券照常流通。1949年12月7日,东北人民政府颁发布告,以红军票1元兑换东北流通券30元。12月底,红军票全部停止流通。
三、东安票
东安地区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1946年7月,东安地区实业银行发行东安地区流通券1000万元,与伪满币、苏联红军票等值流通。面值有拾元、壹元、伍角3种。1947年6月,东安地区专员公署发布命令,以东北币等值兑换东安票。7月10日,东安票停止在鸡宁县流通。
四、牡丹江票
牡丹江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1946年4月,由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三支队进驻鸡宁县剿匪时带入流通,与伪满币、红军票、东安票等值流通。面值有拾元、伍拾元、壹佰元3种。同年10月,东北银行绥宁省分行以八折兑换收回。即牡丹江票100元,折换东北币80元。
五、合江票
合江银行发行的合江地区经济建设流通券(简称合江票)。面值有壹角、伍角、壹元、拾元4种。1946年6月,由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剿匪部队带入鸡宁县,开始以10倍于伪满币、红军票、东安票、牡丹江票的价值流通,后逐渐降至等值交换。同年11月,合江省政府责成合江贸易公司以物资收回合江票。11月底,合江票停止在鸡宁县流通。
六、东北币
东北银行发行的地方纸币(称东北流通券)。面值有拾万元、伍万元、壹万元、伍仟元、壹仟元、伍佰元、贰佰伍拾元、壹佰元、伍拾元、拾元、伍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15种。1947年下半年,东北币取代各种货币,成为鸡宁县统一货币。1951年3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命令,以东北币九五折兑换人民币,即东北币0.95元兑换人民币1元。鸡西县支行共收兑东北币867.5亿元。
七、第一套大额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全国统一货币,也称大额人民币或旧人民币。旧人民币按面额分有12种,按版面票样分有62种。面值有壹元、伍元、拾元、贰拾元、伍拾元、壹佰元、贰佰元、伍佰元、壹仟元、伍仟元、壹万元、伍万元。票样券另有壹元券2种,伍元券4种,拾元券4种,贰拾元券7种,伍拾元券7种,壹佰元券10种,贰佰元券5种,伍佰元券6种,壹仟元券6种,伍仟元券5种,壹万元券4种、伍万元券2种。1951年4月1日,旧人民币开始在鸡西县流通。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以新人民币1元兑换旧人民币1万元收回。
八、第二套人民币
195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币制改革,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也称新人民币。新人民币分纸币和金属币两大类。纸币分主币和辅币,主币面值有壹元、贰元、叁元、伍元、拾元5种;辅币有壹角、贰角、伍角、壹分、贰分、伍分6种。金属币分铝铸币、铜镍合金铸币、铜锌合金铸币。铝铸币,面值有壹分、贰分、伍分3种;铜锌合金铸币有壹角、贰角、伍角3种;铜镍合金铸币有壹元1种。1955年3月1日开始在鸡西县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