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收支 1953年,鸡西县随着煤炭产量的提高,货币收支量逐年上升。1954年,鸡西县全年现金支出3429万元(已折算为新人民币,下同),职工工资支出占年货币支出总额的70.2%。现金收入3292万元,其中商品销售收入占年货币收入总额的73.5%。
1960年,全市现金支出14330万元,由于自然灾害,农业歉收,农副产品收购支出188万元,占货币支出总额的1.3%。现金收入12576万元,其中商品销售收入7075万元,占现金收入总额的56.3%。储蓄存款支出下降86.7%,收入下降到88%,呈现货币回笼主渠道趋势。1962年,现金支出11924万元,收入10419万元。1964年现金支出11214万元,收入10721万元。全市每年都有大量货币流向外地市场。
1970年,全市集体工商业有明显发展,集体单位工资支出由1962年的300万元上升到1274万元,占支出总额的10.1%。以后几年,城镇集体工商业发展迅速。1978年,全市集体单位工资支出总额4298万元,占年现金支出总额的17.5%。
1979年,全市货币流通领域变化很大,国家工资支出在现金支出总额中下降到48.5%;商品销售收入明显增长,占全市货币收入总额的67.4%;储蓄存款收支额均呈增长趋势。社会持币量增多,市场商品充足,货币外流现象减少。
1985年,全市现金支出115850万元,回笼103679万元,社会持币量达12171万元,超出正常货币流通量。当年,国家工资支出占全市现金支出总额的24.2%,储蓄存款支出占22.5%。商品销售收入下降,占现金收入总额的43.4%,储蓄存款收入增长,占31%,成为现金回笼的第二条大渠道。
1953—1985年全市(县)现金收入情况表
24-2-1
单位:万元
1953—1985年全市(县)现金支出情况表
24-2-2
单位:万元
①1984—1985年含鸡东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