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老干部管理
第六节 老干部管理
1975年,中共鸡西市委根据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24个单位安排37名退居工作二线的老干部当顾问。1978年6月,市委组织部设老干部管理组,负责检查、指导全市老干部工作。同年11月,改名为干部三科。1979年夏季,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国卿陪同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顾问徐迈到鸡西市视察老干部工作,召开离休干部座谈会。对鸡西市顾问工作给予肯定。1980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鸡西市老干部工作委员会,统一指导、协调全市老干部工作。市委组织部干部三科改称老干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老干部办,处级单位),作为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组织部。同月,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老干部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制定下发《鸡西市老干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1982年,鸡西市委在全省顾问工作会议上介绍了顾问工作经验。1983年8月1日,由市政府投资和各单位集资兴建的市老干部活动室正式开放。活动室总面积2155平方米。其中,主楼面积1215平方米,设有阅文室、阅览室、大小会议室、麻将室、象棋室、乒乓球室、音响室、书画室、健身室、休息室、浴池。老干部活动室每年组织全市老干部开展乒乓球赛、象棋赛、麻将赛、书画展览、知识讲座、参观、郊游等活动。还负责组织老干部参加省举办的一些活动、被老干部称为“老干部之家”。同年9月,撤销老干部办,成立市委老干部局,作为市委工作机构,归口组织部。10月,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组织退居二、三线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意见》。根据这个意见,各级党政部门、各老干部活动室、各企事业单位从工作需要出发,组织820名老干部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45%。12月5日,市政府召开大会,向市首批离休的755名老干部颁发《老干部离休荣誉证》。
1985年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先进老干部代表大会,表彰122名发挥作用的离休干部。命名姜裕、林枫、赵国义、张基学、党荣发、李玉洪、李文学、谭凤兰、司开瑞、周志方、李宝山、周桂芳、何秉军、马守平、姜德茂、张福英等16位贡献突出的老干部为“不老松”的光荣称号。同年12月,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人事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工商银行鸡西市支行联合下发《关于离退休老干部几项待遇的具体规定》。年底,全市1696名老干部办理了离休手续。其中,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2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116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1578人。司局(地专)级干部12人,处(县)级干部1567人。按照中组发〔1982〕13号文件规定,经批准,未担任司局(地专)级职务、行政14级以上的老干部可享受司局(地专)级待遇的老干部19人,未担任处(县)级职务、行政18级以上的老干部,可享受处(县)级待遇的老干部356人。全市建有老干部活动室24个,总面积达7400平方米。一部分老干部的住房得到改善,为生活有困难的老干部子女安排工作,组织4000名老干部去外地疗养、旅游,有800名老干部在各条战线上做力所能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