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时事政策宣传
第二节 时事政策宣传
1946年6月,中共鸡宁县委土改工作团在广大农民中宣传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采取各种形式揭露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和压迫农民的罪行,壮大土改积极分子队伍。194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制定的“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行动纲领,动员工农群众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建立新中国。在鸡西矿区内,开展四定(定人员、定产量、定质量、定消耗)“五·一”大竞赛,提出“多出煤,打老蒋!”“纪念‘五·一’装满车”等口号,激发广大矿工的政治热情和劳动热情,推动煤炭生产。1949年,县委建立“报告员”制度,及时组织报告员对群众进行时事、政策宣传。宣传辽沈、平津、淮海等战役的战果,国际形势及党的重要政策。同年八九月,鸡西县委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新形势,开展各种庆祝、报捷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公布后,全县迅速兴起制做国旗的活动。10月1日,隆重召开鸡西县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群众大会。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鸡西县委宣传部组织县妇联、工会、青年团、民政科、法院等单位参加的贯彻宣传《婚姻法》领导小组,举办4期学习班,培训宣传骨干276人,村村有讲解、宣传《婚姻法》的宣传员。1951年,县委宣传部组织各机关、单位和群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条例》,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揭发反革命分子和反动会道门的破坏活动。同年9月,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飞机大炮,修订爱国公约,开展拥军优属”的号召,县委宣传部编写形势教育宣传材料,在全县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宣传教育。
1952年,县委宣传部利用标语、漫画,深入宣传“三反”、“五反”运动,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斗争”,揭发检举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犯罪行为。
1953年,县委宣传部以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为教材,举办3期宣传员学习班,培训宣传员312人。组织宣传员、报告员深入各区、乡、厂、矿进行宣传讲解。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全县抽调并培训75名干部,进行普选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在普选宣传活动中,全县95%的工人、81%的农民受到教育,提高当家做主人的认识,踊跃参加选举活动,受到省普选办公室的表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县委宣传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7月起,宣讲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并进行工资改革、和平解放台湾、形势与任务等项宣传。1957年,市委宣传部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件。同年8月,全市开展扩大化了的“反右派”斗争,使一批知识分子、干部蒙受了20年的不白之冤。1958年,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酿成以高指标、瞎指挥为表现形式的浮夸风、“共产风”泛滥起来,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1962年,市委宣传部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编写形势教育材料4讲,印发2万多份,动员全市三级报告员、宣传员向群众宣讲,鼓励全市人民增强信心,战胜灾害。1963年,市委宣传部在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中,组织群众把学习雷锋和学习为保护公共财产而献身的优秀共产党员宋恩珍的英雄事迹结合起来。在大、中、小学生中成立“学雷锋、送温暖”小组,出现扶老携幼、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工人、农民人人学先进,个个做贡献,厉行增产节约,推动生产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宣传工作被“左”倾思潮主宰,混淆了敌我和是非。1967年2月23日,市委被“红色造反者联合总司令部”夺权,宣传部陷于瘫痪,宣传工作被迫停止。1974年,全市开展“批林批孔”、“评法批儒”活动,造成干部群众思想上的严重混乱。1975年,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规定》和《关于努力完成钢铁生产计划的指示》,干部、党员受到鼓舞。后又因错误地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而使整个形势再度陷于混乱。
1976年10月6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宣传工作主要是发动全市人民深入开展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反革命罪行,宣传中共十一大精神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赛”2个典型。1978年4月,宣传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宣传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新宪法》上来。
1979年,全市大力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宣传改革、开放政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意义。全市干部、群众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80年,深入宣传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政策及重要意义并在全市职工中广泛进行形势任务教育。1981年,宣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思想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市委宣传部编写专题讲座资料5期,印发5600份。宣传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展“五讲四美三爱”活动。1982年,在组织全市干部、群众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中,加强经济形势的宣传和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的宣传,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1983年,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章程》(草案)的同时,宣传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受到省委宣传部的肯定。1984年,重点开展“认识鸡西、热爱鸡西、建设鸡西”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全市人民认识鸡西市的优势,看到鸡西市发展的前景,从而振奋精神,增强信心,齐心协力建设鸡西市。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广泛深入地宣传城市改革的性质、内容、目的和各项政策。全市举办各类学习班155期,轮训党员干部15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