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词汇 鸡西市经过多年推广普通话以后,普通话已在全市基本得到普及。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说话中,仍运用鸡西方言。
一、同词异音
在鸡西方言的语音中,有很多与普通话是同词异音的词语。
[例如]
二、同意异词
鸡西方言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出普通话相同的意思
三、带“儿”字的词
“儿”化也是鸡西语言的特点之一,它既形象又适合民俗。
[例如]
(1)什么事儿?
(10)没门儿。
(2)干啥活儿?
(11)铆劲儿。
(3)拐弯儿?
(12)跟不上流儿。
(4)大雨点儿?
(13)坯儿片的。
(5)门帘儿。
(14)不打笨儿。
(6)前儿个。
(15)奸馋儿。
(7)老伴儿。
(16)坎儿。
(8)媳妇儿。
(17)气不愤儿。
(9)后儿个。
四、常用方言
鸡西方言体现了民风民俗,具有语言幽默、含蓄、简炼、表达能力强的特点,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例如]
(1)秃撸反杖:形容不利索。
如:你这事儿办的秃撸反杖的,别人都不好插手了。
(2)邪虎:用来比喻“程度”的,意思是“很厉害”。
如:叫你说的够邪虎的了,事情真的是那样吗?
(3)旮旯子:指偏僻的角落。
如:他俩经常在旮旯子里小声嘀咕,准没好事。
(4)捂捂扎扎:形容不停地动作;喻修理修理;喻干。
如:×××整天捂捂扎扎的,没有个老实的时候。又如,这台彩电坏了,请你来给捂扎捂扎。
(5)勾芡:勾芡是做菜做汤时加上芡粉使汁变稠。在鸡西方言里泛指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矛盾。
如:×××与×××矛盾很大,你们就别再添油加醋的勾芡了。否则,他们的矛盾会更加激化。
(6)二虎巴叽:形容人不精明。
如:×××总是愣头愣脑、二虎巴叽的,什么事儿也办不好。
(7)缕缕行行: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
如:改革开放的鸡西,一片繁荣景象。直到晚上,街上的行人仍然缕缕行行的。
(8)掂(diān)兑:意思是想办法、凑一凑数。
如:你要的钱数不小,一时凑不齐,让我掂兑一下吧!
(9)闹了归期:指最终结果的意思。
如:我们的实力很强,应该取胜。但由于临场发挥得不好,闹了归期还是输了。
(10)二马一糊:形容很随意,不专心。
如:办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不可二马一糊的。
(11)乱马萦花:形容多而繁乱。
如:黑龙江省七城市艺术节时,鸡西人虽然多得很,但是由于精心组织,没有出现乱马萦花的现象。
(12)起么蛾子:形容尽出新点子,出新花样。
如:在党的领导下,做什么事都要按政策办事,不要乱起么蛾子。
(13)撒丫子:指快跑的意思。
如:他见势不好,就撒丫子了。
(14)黄酒绿豆芽子:指事情办黄了,没办成功。
如:×××办事能力很差,什么事让他一办准是黄酒绿豆芽子。
(15)遮绺子:找借口的意思。
如:上课随便说话,影响课堂纪律,就是不对。说别的理由,都是遮绺子。
(16)撒眸(mou):用眼睛四处看。
如:×××同学进教室后就各处看,老师问他说:“你不回自已的座位,撒眸什么?”
(17)转(zhuan)轴子:指人的头脑活,变得快,常用于贬意。
如:宋小鬼所以得名,主要是他办事儿好转轴子。
(18)武把操:指动手打架,有时也指打架的本领。
如:×××同学很不安份,好动武把操。
(19)粉子味:本意指物品有酸味。这里是引申为指人的性格暴燥,容易发火生气。
如:话才说到这儿,他就粉子味了,让人家下不来台。
(20)老实巴脚:形容人老实忠厚。
如:×××同志老实巴脚的,不可能干坏事。
(21)忽忽喇喇:风风火火的样子,指人的行动不稳重。
如:要想把工作干好,必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做,忽忽喇喇地是干不好的。
(22)水拉巴叉:多指食物没味道;也常用来说明办什么事情不利索,拖泥带水。
如:在做菜时,如果小佐料放得不全,势必要水拉巴叉,一点味道也没有。
在办事情时,一定要干净利索,不能水拉巴叉的,拖延时间。
(23)煞楞:形容动作轻快利落。
如:李强同志办事可煞楞了。
(24)反桄(guàng)子:本意是指用“桄子”反复倒线,这里是指人办事情好反悔。
如:他办事没把握,好反桄子。
(25)回楦(xuan):楦指做鞋用的模子。回楦的本意是指产品不合要求,又重新回到模子里加工。这里是指做事情一次不如一次,没有长进的意思。
如:×××越活越回楦,没有出息。
(26)唧咕:形容小声唠叨,表示不满意。
如:他小肚鸡肠的,和谁办事总是好唧咕。
(27)如(rú)作(zuo):指人感到很舒服。
如:去医院看病。大夫首先问:“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如作?”
(28)贴糊:形容故意往一块凑,套近乎。
如:要靠真才实学去干工作,不要靠贴糊领导去溜须。
(29)坏醋了:比喻把事情办糟了。
如:李德功办事能力很差,什么事儿叫他一办非坏醋不可。
(30)搭格:主动搭理,指人主动搭话,或没话找话。
如:现在是买方市场,推销员必须主动去搭格,才能增加销售量。
(31)囫囵半片:形容不整状;或写文章不完整。
如:人的年岁大了,牙齿也不行了,吃东西时总是咬个囫囵半片的。
(32)坏菜了:形容把事情办坏了。
如:做什么事情都要前思后想,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非坏菜不可。
(33)不显山不露水:多形容人默默地做事,从不大吵大嚷的。
如:老张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关键时刻还真有两下子。
(34)老铁:几个人或“哥们”义气相投,称做“老铁”。
如:刘行长和我是老铁,求他帮忙保证没问题。
(35)落(lào)炕:指病危,要死去的人,即起不来炕了。
如:他病得很重,都落炕了。
(36)二五子:指办事不内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搞技术革新,一定要用内行的人,不能用二五子。
(37)装大瓣蒜:比喻不懂装懂或不是装是。
如:你本来不是汽车公司的职工,还站在人家的队伍里,硬装大瓣蒜。
(38)贼辣辣的:形容过火,比喻非常的意思。
如:鸡西是大陆性气候,七八月的中午,天气贼辣辣的热。
(39)跟不上流儿:形容随不上大队或接不上茬了。
如:自已都跟不上流儿,哪能帮助别人呢!
(40)没耳性:指没记性或不专心。
如:有的教师讲不好课,反而怨学生没耳性。
(41)耍熊:指能干的事不想干,说自已干不了或称耍赖。
如:小王虽然身体壮如牛,但一干活就耍熊。
(42)整景:故意做样子给人看或以假象骗人。
如: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故意整景,让人摸不着实底。
(43)外道:指人过于客气或不实在。
如:咱们的关系这么好,就不要外道了。
(44)玩马神课:就是耍花招,耍诡计的意思。
如:在一个单位工作,彼此都了解,不要动不动就玩马神课胡弄人。
(45)坯儿片的:形容物品放得不条理,杂乱。
如:一个单位连办公室都弄得坯儿片的,还能评上精神文明单位吗!
(46)
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要说文明话,不要
(47)懊(ao)糟:受外界刺激,很窝火、伤心。
如:凡事都要想开点,千万别把身子懊糟坏了。
(48)掰不开镊子了:遇事分析不清,或支配不开了。
如:在改革开放潮流中,有些能力差,遇事掰不开镊子的人,就不能放手使用。
(49)瞎白话(huo):指人说话不着边际,说的话与事实有出入。
如:在孩子面前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瞎白话。
(50)拌蒜了:原意指是非搅混不清,这里指事情不好办,棘手。
如:平时不刻苦学习,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拌蒜了。
(51)包园儿:把什么东西全买过来的意思,这里也泛指用光了、用完了等等。如:就剩这点土方,我们全包园了。
(52)不打笨(bēi)儿:多指说话流利。也指对事情十分熟悉。
如:××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老师提问对答如流,从不打笨儿。
(53)不得(děi)烟抽:形容人不受重视、不被重用。
如:小张尽管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在单位里总是不得烟抽。
(54)吃不了兜着走:比喻事情没办好,不好收场。
如:我劝你不要管这件事,否则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55)抽筋扒骨:形容费尽了人力财力。有时也指人的体质差,很难受的样子。如:你把小李调走,这简直是在我单位抽筋扒骨,叫我还怎么干?
(56)抽冷子:形容趁人不防备或冷丁的意思。
如:这次省卫生检查团是抽冷子检查的,真实地反映了我市的卫生工作面貌。
(57)打怵(chǜ):指恐惧,畏难。
如:你应当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不要让人看见你就感到打怵。又:一叫我上高空作业,就打怵。
(58)寸劲儿:形容非常巧合,也称巧劲。
如:老年人走路要特别小心,赶上寸劲儿跌倒就会摔伤。
(59)耷拉:原意是垂下来,在当地多指萎靡不振状。
如:你要精神点,总耷拉脑袋像什么样子。
(60)晚三春了:形容太晚了。
如:头伏萝卜,二伏菜,现在都三伏了,种萝卜早晚三春了。
(61)力笨(ba):这里是说不内行。
如:常言道:“行家看门道,力笨看热闹。”
(62)眼罩:形容给人以难堪,叫人下不来台。
如:你这样做是给人眼罩带,故意难为他。
(63)一头热乎:比喻一厢情愿。
如:为人处事总得有个人情往来,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乎。
(64)格棱(léng)子:形容人的个性强,同大家合不来。
如:集体生活中太格棱子的人,群众关系一定搞不好。
(65)逗咳嗽:形容没话找话,开玩笑。
如:有了困难,大家都愁的够呛,你还逗咳嗽呢!
(66)嘟噜:指成串或几个物品联在一起称嘟噜。
如:今年雨水勤,山葡萄结的非常多,一嘟噜一嘟噜的。
(67)翻小肠:比喻人处事很小气,好找后账。
如:他心眼太小,好翻小肠,不能和他共事。
(68)嘎杂子:形容人不听话,好胡闹、起剌。
如:×××是个嘎杂子,很不好领导。
(69)寒碜(chèn):难看,也有可耻之意。
如:一个学生考试总打小抄,多寒碜。
(70)横扒拉,竖挡着:形容掩饰,遮拦的样子。
如:要不是你横扒拉,竖挡着,他俩早就打起来了。
(71)胡搅蛮缠:指无故纠缠不休。
如:×××很不讲道理,经常胡搅蛮缠。
(72)虎势儿:(这个词加上“儿”后,变成了鸡西方言,改变了原意)这里比喻身体强壮有力的样子。
如:青年突击队员个个是好样的,干起活来非常虎势儿。
(73)花里胡哨的: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如:小李总是打扮得花里胡哨的,让人看着不顺眼。
(74)花花肠子:这里指人坏,尽出坏点子。
如:小刘尽是花花肠子,你跟他在一起保证吃亏。
(75)丧门楦儿:就是“丧门星”的意思,指时运背,也指不干好事的人。
如:你这个丧门楦儿,总是触倔横撞的。
(76)牛哄(hòng):很骄傲的样子。
如:谁不知道你那两下子,还牛哄啥呀!
(77)抱蹲:形容人没活干,在家闲呆。
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没有真本领的人,只好在家抱蹲了。
(78)奸馋:指吃饭挑剔,不虎实。
如:你这小孩吃饭这么奸馋儿,总也胖不起来。
(79)搅(jiáo)情:指人个性很特别,不讲道理。
如: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很搅情。
(80)唠叨(dao):形容说话罗嗦。也常指人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如:有的人讲起话来罗哩罗嗦,唠叨起来没个完。
(81)蹶跶:形容人的性格急燥,脸子急,遇事不冷静的表情。
如:××同学性子可急了,老师话还没说完,她一蹶跶就走了。
(82)卖了:指东西(物品)损坏了的意思。
如:好好的一个花瓶,叫小孩子给“卖了”。
(83)懵(měng)住了:受外界影响,一时记不起来了。
如:这个人看上去很面熟,就是一下子懵住了,怎么也想不起他叫什么名字。
(84)蔫坏:形容暗中整人。
如:××看上去很善良,实际是蔫坏。
(85)顶(dīng)壳:比喻管用,很硬梆,一个顶一个的意思。
如:×××同志身体很强壮,干起活来有力气,很顶壳。
(86)踢拉
如:这支队伍总是踢拉
(87)灵翻(fan):指很灵活的样子。
如:推土机很大,好像很笨重,实际推起土来很灵翻。
(88)喇迷:形容迷糊的样子。
如:×××喝了不少酒,都喝剌迷了。
(89)哪疙瘩:指哪块地方,哪个方向?
如:你上哪疙瘩去?
(90)嗯哪:回答应用语,表示“知道了”,“是了”,“好吧”。
如:王经理对小张说:“明日早点到公司。”小张应道:“嗯哪”。
(91)呵(hēn)叨:对人申斥或禁止的声音。
如:你不要呵叨孩子。
(92)鼓捣:表示用手摆弄东西的动作。
如:他在鼓捣收音机。
(93)秃鲁扣:本意是指用绳子系的扣开了,这里形容办事不妥靠。
如:这件事没办成,秃鲁扣啦!
(94)支楞:不驯服的样子。
如:我说你不服是怎么的?你支楞什么?
(95)隔眼: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处理方法与众不同。
如:他真隔眼,总和大家处不来。
(96)舔脸:形容不知害羞。
如:他多次被拒绝,还舔脸向别人要东西。
(97)藏猫儿:躲起来的意思。
如:他不敢见您,老是藏猫儿。
(98)卖弄:比喻显示、出风头。
如:这个人有点本事就卖弄起来。
(99)支毛乍翅:指不驯服的乱发作。
如:“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敢支毛乍翅?”
(101)连汤水不落:形容做什么事拖泥带水的不利索。
如:他办事连汤水不落的,一点儿也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