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广播电视

第二节 广播电视


  大庆市广播电视局(前身为大庆市广播事业管理局)建于1974年11月25日,既是新闻宣传机关,又是事业管理机关。
  大庆市广播电视局成立初期,下设电视台、广播站和广播物资供应站。1979年 4月开始组建广播电台,于1980年4月25日正式播出。1982年1月 8日,原广播物资供应站改称大庆市广播电视服务公司,并对外受理服务项目。1983年12月20日,大庆广播事业管理局改称广播电视局后,下设大庆人民广播电台、大庆电视台、大庆广播电视服务公司 3个科级单位和广播电视艺术队、服务队两个直属股级单位。局机关设办公室、总编室、技术科、事业科、音象管理科、人保科、财务科、行管科。
  1968年到1973年,广播事业除各厂、矿自办的广播站(室)外,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领导,电视事业也刚刚创建。
  1974年到1980年,重点是发展无线广播和电视,初步形成了一个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系统。
  1981年到1985年,电视台增加了新设备,既能转播,且具有一定的自办节目能力。无线广播节目齐全,扩大了宣传范围。调频立体声广播开始试验播出。有线广播也变干线传送为专线传送。
  到1985年底,全局有职工345名,其中干部217名(处级2名,专业技术干部 183名,其他32名),工人128名。有固定资产822件,总价值为1300万余元。

  一、大庆人民广播电台

  大庆人民广播电台建于1980年4月25日,隶属于大庆市广播电视局。
  大庆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为大庆广播站。是1968年5月 31日大庆革命委员会成立时,为适应当时的宣传需要而成立的。 信号传输手段为有线广播。有 《战区联播》、《大庆报摘》、《油田科技》和《卫生知识》等节目,每天播出时间为 9个小时。广播站没有专职编辑人员,由广播员自编自播。包括技术人员在内,全站仅有8人。
  到1979年,全年播出节目时间为3600小时,文字稿为500多万字。其中1/3的稿件是自采自编,新闻稿的来源不再以报纸为主。全年文艺节目播出时间为1200小时。
  1980年广播电台成立以后,于1981年5月4日,1982年5月10日和1984年4月25日先后对自办节目分别进行了 3次调整,使其日臻完善、合理,内容丰富,加强了新闻宣传。1985年,设置的节目主要有《早晨新闻》、《中午新闻》、《大庆新闻》、《今日新闻》、《今日油城》、《听众论坛》、 《工农村》、《青年之友》、《小油花》、 《大众科学》、《油城音乐》、《戏曲百花》、《小说连续广播》、《相声专辑》、《阅读与欣赏》等30多个。每天播出11小时,星期天播出13小时10分。1984年11月25日,在建局10周年的时候,又办起了调频广播,以播出立体声音乐为主。全台有职工92名,其中编辑人员43名,技术人员33名,其他人员16名。台下设新闻部、专题部、记者部、文艺部、技术部、播音部、发射部、编辑室、办公室。
  大庆人民广播电台波段为中波,频率1080千赫,波长278米。发射功率为1千瓦。拥有10千瓦中波发射机1台,1千瓦中波发射机2台,635Ⅰ型落地式广播专用录音机 32台等设备。有130米广播发射塔2座,覆盖面积300平方公里。

  二、大庆电视台

  大庆电视台于1971年5月1日试播成功。当时机房占地面积47平方米,设备是由工业电视设备改装,发射塔是利用旧钻井架加高到47米而成。人员只有7名,用四频道每周播出2次。1975年购买了1台7.5千瓦黑白发射机,用旧井架改装成高 120米的发射塔,并购置了从飞点电视电影中心控制、摄影、洗印、黑白转播车等一整套黑白电视设备;在节目内容上增加了自拍的新闻片和自办的小型文艺节目。电视台初具规模。
  1975年,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召开省、市电视工作会议时正式宣布,大庆电视台为全国38个电视台当中的1个。
  1978年,由石油部从日本进口两台 2860型录象机,并将7.5千瓦黑白发射机改为彩色发射机,用两台录象机不定期的把中央电视台彩色文艺节目录回播放,使大庆观众首次看到了彩色电视节目。
  1979年又增加部分设备,正式在中央电视台设立录象点。从此,大庆电视观众看到了中央台的电视节目,自制节目也全部实现彩色化。1980年 7月26日,哈尔滨至大庆微波干线一期工程完工,另外又进口了20万美元的设备,大庆电视台开始用两个频道播出。第四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发射功率为10千瓦,复盖半径为13至15公里;第九频道播省电视台《新闻联播》和自办节目,发射功率为1千瓦,电视覆盖半径为9至11公里。
  为避免天线林立,达到清晰地收看电视的效果,1980年4月 22日,首先在林源炼油厂建立了电视差转台。之后,又在采油四厂、采油五厂等单位相继建立了8个差转台。
  至此,大庆电视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播放系统。到1985年末,电视台有职工98名,其中编播人员47名,技术人员43名,行政人员 8名。台下设新闻部、专题部、电视剧部、文艺部、技术部、播出部、发射部、编辑室、办公室。四频道每天播出13个小时,九频道每天播出 4个小时。节目制作能力平均每天达到25分钟左右。新闻、专题、文艺、教育四大类节目完备无缺。
  
大庆电视差转台分布情况表
  表221 



  三、有线广播

  1958年到1966年,农村有线广播办得比较好,小喇叭入户率达 90%。“文化大革命”中,许多线杆倒了,线路断了,扩大器坏了,广播工作人员被调离。1978年后,由于收音机、录音机逐年增多,一些人对有线广播不那么重视,说:“大电线高,邮电线硬,广播线没用”。管理工作跟不上去,线路损坏比较严重,仅大同区就有8个乡的广播线路瘫痪。
  1981年开始恢复和整顿农村有线广播。1981年和1982年两年间,政府资助农村广播站盖机房6幢。又投资 10万余元,加上农民自筹资金,购进设备,架设线路,配备专职人员,先后恢复了4个乡的广播放大站。1982年农村有线广播开始全面恢复,到1985年,全市广播线路达1621公里(包括到户线路),安装喇叭16400只,入户率达到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