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石油学院
第一节 石油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原为东北石油学院,座落在与大庆油田毗邻的安达市。1960年 5月份开始筹建, 6月份任命焦力人为院长,唐海、陈骥为副院长。教职工队伍由北京石油学院、黑龙江石油专科学校、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等单位抽调241人组成。校舍面积 6000平方米。1961年9月7日举行开学典礼。当时学院设置 4个系,6个专业,学生除招收450名新生外,还从黑龙江石油专科学校转入大专班二、三年级学生 328人。1962年,又从抚顺石油学院并入本科二、三、四年级学生456名,学生总数达1189人。专业发展到8个,分为27个教学班,还成立16个教研室,开设29门课程。组建了力学、金相、有机化学、近代物理学等实验室,完善了电工、仪表、矿机、热工、炼油、化学、物理等实验室。建立了学习工厂,并用挂图、模型等进行直观教学。还利用大庆的有利条件,以厂矿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充实教学内容,邀请有经验的现场技术人员帮助指导毕业设计,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加强学院的领导力量,1962年国务院正式任命李镇靖、陈国润、唐海、黎岚、陈骥为副院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招生被停止,正常的教学秩序被破坏。1975年 5月经黑龙江人民政府批准改名大庆石油学院。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纠正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整顿领导班子,建立了新的教学秩序。1977年开始招收新生,并建立 7个研究室。1978年招收19名研究生,并采用闭路电视试行英语教学。1979年在 5个教室安装了30台电视机,200多名学生可以同时上课。还建立了外语语音室和较先进的语言实验室。
1982年实验室面积达29390平方米。
1983年以后,又相继组建了化学工程、工艺水力学、采油、钻井技术等实验室。1984年,校舍面积达19.4万平方米。到1985年,共有实验室26个,能开出534项实验。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1985年,教职工达1750人,其中专职教师 506人,包括教授、副教授25人,讲师202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1979年参加科学研究的人员有123人,1980年增加到143人,1983年达 183人。到1985年,共承担石油部、大庆石油管理局科研项目169项。
1985年,大庆石油学院设有石油勘探系、石油开发系、石油机械系、石油炼制系、计算机与控制工程系、基础课处和工程师培训中心。校舍面积达2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0万册。累计为国家培养本科生5126人,研究生122人。当年毕业学生669人,招收新生1405人,在校学生32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