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家畜常见病的治疗及土法验方
第七节 家畜常见病的治疗及土法验方
家畜的常见病在大同地区不下几十种。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兽医人员继承和发扬祖国兽医学的宝贵遗产,加强了对家畜主要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大同区初步形成了一支中西结合的兽医队伍,对促进全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几种主要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及土法验方分别介绍如下:
一、马的肠便泌
马的肠便泌在本地被称“结症”,一般分大肠便泌和小肠便泌。二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截然不同:小肠便泌的临床表现是腹痛剧烈、大肠便泌则较为缓慢。中兽医诊断便泌一般分为前、中、后三结。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如:前结前肢刨地,口咬胸臆表现腹痛剧烈;中结回头顾腹;后结摇尾、尾呈直形等。其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小肠便泌用缓泻剂、大肠便泌多用泻剂、小肠便泌一般服用液体石腊一千至两千毫升或用蓖麻油三百至五百毫升。大肠便泌多用盐类泻剂,如硫酸钠三百至五百克或双醋酚汀二百片一次内服。给予兴奋付交感神经的药物 (胃肠蠕动音消失者不用),如盐酸毛菜云香碱五至十毫升一次皮下注射。 本地农民积多年养畜经验,治疗马“结症”一般都多采用豆油或蓖麻油一市斤炸糜子口服、炒食盐五两口服。碳酸氢钠二百克、食醋五百毫升混合口服等方法均有显著疗效。
二、马肺炎
马肺炎自七十年代后多用抗菌素治疗。本地传统的方法是用中药清肺散,用清肺化痰的方法治疗效果较佳。其成份为:黄岑一两、天冬七钱、寸冬七钱、枝子五钱、双花七钱、川贝五钱、知母七钱、元岑五钱、桔梗七钱、百合五钱、五味子七钱、甘草三钱,共为粗末水煎候温一次服之。
本地土法治疗用明矾一两五钱、鸡蛋十个取清去黄与明矾混合一次服。 亦有用山槐根(苦参)二两水煎一次服之,效果也较佳。
三、牛羊前胃弛缓(不反刍)
本地多称牛羊前胃弛缓(不反刍)为“不倒嚼”。土法多用大酱或辣椒油涂鼻镜,通过刺激和诱导的方法使其反刍,兴奋前胃的蠕动。药物治疗可给予兴奋前胃的药物:酒石酸锑钾五至八克,人工盐 150克,龙胆末40克,陈皮丁50毫升一次口服或用松节油涂鼻镜亦可。本地牛羊前胃弛缓如治疗不及时,极易继发“腹胃积食”和“瘤胃鼓气”。
四、牛羊疥癣
本地治疗牛羊疥癣一般用烟草梗煎水涂洗患病部位效果较佳。兽医人员多用煤油合剂或用2—3%的敌百虫溶液擦洗患部。效果也很好。
五、猪的寄生虫病
囊尾蚴是本地猪最常见的一种猪寄生虫病。群众习惯称之为“米身子”。该病系人猪循环传染而成。七十年代后,随人们对囊尾蚴认识的逐步提高,都先后制定了一些预防措施,如未经高温处理的豆肉严禁食用,经肉检不能食用的豆肉提炼成工业用油或废弃,对猪的管理一般坚持五有三勤、消灭联弟圈,对粪肥采用生物热发酵的方法杀死虫卵。对患有绦虫病患者加强治疗以达到驱绦灭囊和防止扩大污染目的。
对猪蛔虫一般采取口服敌百虫或用驱虫净注射的方法疗效都大为显著。
六、风湿症
本地家畜风湿症目前病因尚未查清,但普遍认为风湿症的诱因是风湿侵袭家畜肌体使之发病。对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祛风胜湿、通经活络。西药疗法运用抗风湿的药物均收到较好效果。此外,本地还采用了电针治疗腰肢疾病效果也较为显著。治疗颈风湿针九委穴、腰风湿针腰荐七穴、前肢风湿针前八胯穴、后肢风湿针后八胯穴。通过理疗使血管经络畅通,驱除病邪、达到阴阳平衡。
1984和1985年,以区兽医防疫站为主,发动全区各兽医站、点,加强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各专业户饲养的畜、禽,除传授防治技术外,还按上级指示精神,定期的进行防疫注射,如1984年对二万九千一百九十五头猪进行了春防注射,注射率占总数的 89%,秋防注射达三万三千多头,注射率占总数的 94.6%,1985年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抓了春、秋防疫注射,分别达93%和92.4%的好成绩。其它对鸡、马、羊、牛、奶牛等家畜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疫苗注射或检疫。从而大大降低了畜禽的死亡率。为保障畜牧事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