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大同区城乡沿革及名称含义

第三章 地名考

第一节 大同区城乡沿革及名称含义



  大同区至1983年末有308个自然屯,早年的伊顺招地段和丰字南段, 自光绪三十二年 (公元1905年)开垦以来,村 (屯)逐渐增多,最早的屯落却早于大批垦荒时期。据1908年肇州全境舆图记载,在伊顺招段有蒙古屯落六处,屯堡十一处,沿嫩江段的哈拉海、委什吐、勃拉根等屯落多以蒙人牧业为主,在伊顺招(现大同)周围便划出了屯基,尤以八井子公社、高台子公社较多。当时伊顺招(现大同镇)已为集镇。1930年前,蒙汉杂居,伪满洲国之后,蒙古人渐渐迁徙,大同区基本为汉人居住。大同地区建屯最多时期是1905年至1925年间,其次是1956年至1960年间。

  大同地区以屯为主,兼有窝堡、围子、村、窑等提法,然每种提法后都要配以“屯”的名称。以名称范围可分下列16种:

  一、以垦荒者人名命名屯落:吕焕州、韩青山、刘本、海青窝堡、马福太、孙广祥窝堡、王文学屯,宋方屯、付成仁窝堡、王连仲、姜风窝堡等

  二、以垦荒者姓氏命名村屯的:朱家围子、常家围子、沙家窑、罗家屯、钱家大院、张家湾、肖家窝堡、孤王家等。

  三、以方向位置所处环境命名。这样命名的村屯多以某大的建筑物或附属于某一部份的:东北屯、铁东屯、小西电、西北屯、道边屯等。

  四、以屯落所处地理特点命名的:东沟子、西南山、沿海屯、双山子、老江身、韩家洼子、东围子、下洼子、长岗子、碱沟沿、老山头、高台子等。

  五、以行业、职业特点命名,这样的屯落多是开垦之始兼营他业的:张家烧锅、于家店、关家店、自家炉、梁家店、毛家粉房、孙车铺、王家皮铺、牟家粉房等。

  六、以屯落首建房屋特点或独特建筑命名的,这些以建筑命名流传下来的屯落有弓棚子、三马架、九间房、大围子、厢房屯、十五间房、七撮房、大草房、板子房、大庙、老房身等。

  七、以人的绰号特点或敬称命名的,这些屯落多半是垦荒最早的户,如赵小鬼、陈二道眼、王秧子屯、邵大轱轳、张大光膀子、朱大马棒、刘四麻子、高铧尖、吕六指、孔二先生、刘二爷窝堡等。

  八、以动植物特点命名,动物多系垦荒户动物特点或经营动物、野生动物等,如唐花马、胖马张,李大骡子、羊营子、马营子、猪场、狼洞岗子、胡仙堂’植物以垦荒伊始时的植物特点命名,如。大榆山,双榆树、杨树林、羊草沟、杏山堡等。

  九、以垦荒时清丈划界为屯落或地区与地区划为界的地点命名的屯落有。六井子、七井子、八井子、九井子、边界、三不管等。

  十、以集体垦荒,首先驻在一起共建村屯的有三家子、五大户、六合屯、四大家、三姓庄、三门林家等。

  十一、按数字排列,基本建于同一时期的村(屯)有三村、四村、五村、六村、五队、六队等。

  十二、以兴旺发达之义对村(屯)命名的有长发屯、对喜、兴隆泉、三盛发、太平山、朝阳、长新、双发等。

  十三,以含有新义命名的村(屯),这些屯落大多是解放后人民政府和群众予以命名的,如新华、模范、前进、翻身、民强、更新、向阳、民主、新兴等。

  十四、以建屯时间和居住民族命名的有新立屯、开荒户、新村、新建屯、蒙古屯、边外屯等。

  十五、以蒙古语译音命名的村屯,这些村屯的叫法都含有蒙古语对地方的特点概括。如哈拉海、米太营予、委什吐、勃拉根、浩勒宝、英格吉、毛稿图等。

  十六、以封建迷信色彩和个人崇拜命名的屯落,如二龙山、青龙山、天成庄、大官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