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电信

第二节 电信





  一、网络

  19世纪末,沙俄派出技术人员沿中东路预定路线架设东起海参崴,途经双城子、绥芬河、哈尔滨等地,西至满洲里的长途通讯线路。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在绥芬河设战地邮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邮局改民用,分设电报、电话局(最初称所),隶属俄国邮电管理局黑龙江区部管辖。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0月,按照华俄电报总局协约,中东路局开始办理公众电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绥芬河开通通往宁安、海林、牡丹江、林口、佳木斯、图们、哈尔滨等地的长途电话。

  1924年,绥芬河设无线电信局,与奉天(沈阳)、长春、齐齐哈尔、营口、吉林、延吉、满洲里7处试验通报,随之各局间电信全通,同时收发对国外电信,直至民国21年。

  1933年,北满铁路长距离电话局,与哈尔滨东部各站均可通话;北满铁路局市内电话局、电报局可与中东路沿线各站(包括海参崴、双城子)直接通话通报;绥芬河无线电话局、满洲电报局、绥宁长途电话局,可与铁路线以外的周邻市县通话通报。绥芬河至哈尔滨有长途电话线路2条。铁路线以外,有通东宁三岔口途径寒葱河、平房、万鹿沟的长途电话线路1条。机构有日军野战邮电局、满洲电信电话有限公司。哈绥长途电话局、电话电报局和绥芬河警察署设的警备电话,四乡电话所,在铁路车站有为旅客服务的业务,还有电报经办处。1945年8月至1946年5月,原设各邮电机构因战争沦陷于此。1945年8月,电信瘫痪。

  1947年,恢复市内线路电话,铁路报话同时恢复。

  1948年,恢复东宁至绥芬河和绥芬河至牡丹江的长途电话电路。

  1950年8月,国家架通绥芬河至苏联的国际电话线路,为4回线,但通往苏联的电话除铁路电话外,仍需由哈尔滨接转。

  1952年,绥芬河邮电局架设20米天线杆两架,装设 150瓦无线电台,开通哈绥、牡绥间的无线电报。

  50年代,铁路系统与地方邮局接通两条中继线,年费用每条800元。

  1963年,架设绥芬河至东宁电话明线,东宁至洛河桥区段挂线43杆程公里,绥芬河至东宁的长途电话拥挤状态得以改善。同年10月,筹建绥芬河国际机务站。次年 4月,对苏联国际电路正式开通。

  1965年,邮电局维修利用农村广播线路为电话线路。

  1976年,市邮电局长途电话由 5路增至11路,电报设备由牡丹江、绥芬河、东宁三局串用一台音响机发展到直通牡丹江邮电局电传电路和大功率无线电报电路。市区架通 7个村的农村电话。

  1977年,市邮电局装备电传电报电路。

  1978年,新架延伸电缆 1 000米,到1979年,完成市区延伸至绥北农场的10公里线路电缆埋设工程。埋设塑料电缆400米,装拆移机总变动量156台次。边防检查站于1983年 7月设总机,同时与市邮电局接通两条中继线,每月缴费109.20元。1983年,铁路电话电报所开通绥牡长途自动直拨电话。

  1984年,市邮电局与铁路连接 2条中继线因费用问题被市邮电局撤销。市邮电局新增出租电路 2条,停开牡绥电话半自动拨号电路一条,绥芬河至苏联双城子的国际电报电话电路关闭。至年末,市邮电局开通载波电路8条、有线电报电路2条、绥芬河至东宁、绥芬河至绥阳长途电话电路各2条、电传电路1条,并增设1个长途台。1986年增开牡绥长话电路1条。1987年增开长话电路3条,开通专用载波电路2条。7月,新增绥芬河至东宁和哈尔滨长话线路各1条。

  到1988年末,邮电局共开通国内载波电路16条,国外电路 3条。铁路长话线路,国内有明线 7对,可与绥牡沿线各站直通电话,其中二对线为载波电路。对牡丹江、哈尔滨开通15路,对下城子开通3路。另有牡丹江电报电路一条。国外有对苏电话电路3条,分为闭塞线、业务线、中继线。

1966—1988年绥芬河市邮电局电报电路长话电路表
  表4—25—①  单位:条



  表4—25—②


  注:上表中不包括铁路报话电路。

  二、设备

  1947年,绥芬河邮电局由东宁拨来日式交换台1部,50门磁石交换机1座,120回线架1个。

  1948年,国网牡绥长途电话线为2.9C铜线,杆程169公里,延长338公里。绥芬河至绥阳一号线和二号线,均为2.9C铜线,杆程25公里,延长50公里。绥芬河至东宁电话线,规格CF,杆程60公里,延长120公里。

  1950年,绥芬河邮局有载波电话设备MK(单路)1台,电报机(音单)1台,手摇电话市内容量100门,安装31门。1951年,手摇电话市内容量发展到容量160门,实占70门。同年,有长途电话机4部。

  1952年,绥芬河邮电局进行设备改造,装设苏联制OB—3型3路载波机1部2D—1型单路载波机1部和长途电话试验架1个。1964年4月,新装1部OB一3型3路载波机。1970年,有磁石电话单机101部、总机容量200门、交换机2台、载波电话机OB—3端机2台、整流器2台、汽油发电机组1组、蓄电池4组、晶体管人工电报机3台。无线电通讯设备有固定发讯机、收讯机各1台,有移动发讯机、收讯机各1台,输出功率分别为50瓦、15瓦,频率在2—12之间。1971年,全区有电话线路204对公里。

  1973年10月,绥芬河邮电局主要电信设备有800回线的配线架 1部,单路、3路、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6部,10千瓦的汽油发电机2台,24伏和60伏电池各2组,用于电信业务的载重汽车、吉普车各 1台。截至同年,绥芬河邮电局载波机务站的国内和国外部在同一建筑物中,只隔一墙,不符合通信保密要求。铁路电务有线通信也是国内外机械室同在一处,即同一机房、地线、电源、引入口,没实行专机专人。国家投资20万元,开始进行有线通信改造。从邮电机房到宽沟车站取消明线,改设14对交频电路7公里。由机房到苏方24号电杆,改设14对交频电缆5公里,完成市内电话电缆改造 4公里,同时把国内外机房、地线、引入口、电源均分开,并设专人管理。工程历时1年完成。

  1975年 6月,电信综合工程开始施工,年末结束。改市内电话人工交换为自动交换,新装5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 1台,实装电话机310台(不包括铁路),从此结束了用手摇电话机的历史。改装部分地下电缆3公里,长途直埋电缆5公里。开通牡绥间的传真电报和电传电报,改变了报务员耳听手抄作业。与牡丹江的长途电话实现半自动拨号。增设50瓦无线收发电机和小型无线电台各1部。全部工程投资73万元。

  1977年,国家投资 8万元,将铁路及市内电话明线全部改设地下电缆。同年,市内邮电局自装农村会议电话自动汇接机。1980年到1981年,市邮电局再度调整市话电缆布局,市公检法机关和市政府均安装自动电话。几年间全市共埋设交频电缆 8公里,市话电缆11.8公里。实际装机数295门,市内党政军电话线总长度234公里,其中增架空明线176公里。1983年邮电局为8个村竖立通讯电杆698杆,计92.35对公里,另有349杆程公里的市郊线路接通电话。

  1984年,增设长途电话台1个。1985年,增设无线电台1部。

  1986年11月,开始市话增容工程,1987年6月完成,市话交换机总容量从500门增加到1 000门,同时更换载报机1台,容量由2路增加到4路。

  1988年,设有市话、长话、电报、电力 4个机械室,共有无线电台4部。新增汉字电传机1部,从此不用译码发报。

  铁路电话设备自动电话196门,2 个长途电话接线台,1台2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1台长途自动接续机。电报设备有12路载波终端机1台,3路载波终端机1台。有载装电报机1台,电传打字机2台,传真机 1台,自有一套完整的电源系统。铁路电话装机容量达99.9%,线路利用率80%,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铁路有国内业务机械楼,电务领工区在车站北侧设有涉外机械室,与苏接通 2条电缆,16条话线,使用的业务线2条,有自动交换机27门。

  市区铁路电话取消明线,尚余管内线71.394公里,话用电缆29.6公里。

1966—1988年绥芬河市长途电话、电报无线电主要设备情况表
  表4—26  单位:台、条



1966—1988年绥芬河市内电话主要设备情况表
  表4—27—①  单位:门、公里



  表4—27—②



1970年绥芬河区通讯线路表
  表4—28  单位:公里、米、厘米、毫米


  说明:交叉程式X型(对公里)。

  三、电信经营与业务

  (一)市区电信

  1924年,绥芬河无线电信局与奉天(沈阳)、长春、齐齐哈尔、营口、吉林、延吉、满洲里等地试验通报,各局间电报全通,开办收发国外电信业务。

  1931年 4月,东北交通委员会制定《东北电信价目表》,所列中东路哈绥线各话局价目表规定,通话3分钟为一次计费单位,不足3分钟为一次,3分钟以上不足6分钟为2次,余类推。同年,绥芬河全年收发报总计845份。

  1933年沦陷后,邮电业务由日本人管理,绥芬河至东宁长途电话每次收费2.20元。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绥芬河,战争造成电信设备全部毁坏,电信业务中断。

  1947年绥芬河邮电局建立后,相继从外地调入电信人员,恢复镇内电话和长途电话,电报业务也渐次恢复。

  1948年,绥芬河邮电局收发电报970份。1949年,长途电话业务量迅速上升,来话6 355件,转话537件,传呼去话204件,传呼来话239件。到1950年,长途电话去话件数增至13 877件。

  1952年,绥芬河邮电局开办无线电报业务。1964年 4月,与苏联的国际电信业务开通,此后电信业务种类无变化。

  1986年后,边境贸易开通,电信业务量急剧增大,经济效益逐年增加。1988年,电报进出口10.98万张,比1968年增长18.1倍,比1987年增长88%;长话进出口29.157万张,比1968年增长12.4倍,比1987年增长 80%;邮电收入64.5万元。市话装机容量和长途电话电路已显不足,电信业务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1948年绥芬河区长话业务量表
  表4—29  单位:件、次



1948—1949年绥芬河区电报业务量表
  表4—30  单位:份



1966—1988年绥芬河市电信交换量情况表
  表4—31  单位:张、次、户



1966—1988年绥芬河市电信业务收入情况表
  表4—32  单位:元



  (二)铁路电信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0月,按华俄电报总局协约,中东路局开始办理公众电报。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开办长途电话业务。沦陷期,铁路电信机构在火车站设旅客电报经办处,受理旅客电报业务。

  1947年后,铁路电信机构为铁路内设机构,为铁路运输服务,不对外营业。

  1983年,铁路电务段每月往来长话量3 000余次,电报约700张,此后逐年增长。到1988年,铁路长话月业务量1.4万余次,电报月业务量2 400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