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高英杰

高英杰


  高英杰(1920—1946) 原名高嘉流。1920年出生于山东省一农民家庭。1939年参加抗日联军第七军补充团。1940年去苏联学习政治、军事和通讯技术。抗战胜利后返国。1945年9月30日到佳木斯,先后任电台副台长、公安局副局长等职。
  1938年,高英杰被日本侵略军从山东抓至东北,在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黑山嘴军事工地服劳役。在日寇的奴役下,高饱尝亡国奴之苦,渐渐觉悟,决心逃出此人间地狱。1939年8月,时青纱帐四起,一日深夜高与同伴赵某,趁哨兵不备逃离工棚,翻越铁丝网,奔入深山老林,跋涉数日,未见人烟,滴食未进,终因体力不支而昏厥倒地,幸被抗日联军第七军补充团战士发现救起。高得救后,向该团团长李一平详细的说明了工地日军兵力部署及劳工状况。高与赵某同时提出参加抗日联军的申请,并获批准。自此,高英杰成为抗联战士。
  高参加抗联不久,补充团即奉命攻打黑山嘴日军军事工地。因高、赵二人熟悉地形,了解情况,担任此次战斗向导。在团长李一平指挥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小时结束战斗。击毙日军30余人、伪警8人,当即有劳工70余人参加抗联部队。高在战斗中英勇机智,受到嘉奖,旋即被调去三师某连任班长,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冬,由于形势所迫,东北大部分抗日联军实行战略转移,撤退去苏联境内集训。高去苏联后,通过文化补习、军事训练,成绩突出,调去通讯营任班长。并随同小分队多次潜回祖国边境侦察日伪军情,圆满地完成任务。历经5年的严格训练,高的政治觉悟与军事素质均有很大的提高,被提升为军官。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抗联将士开始分批回国。9月3日,高英杰随彭施鲁率领的工作组40人,乘苏联飞机到达佳木斯,高被分配去电台任副台长,因工作出色,受到领导部门多次赞扬。不久,高英杰又被派遣建立地方武装工作,以维护社会治安,防止敌特破坏活动。是年11月底,高被任命为佳木斯市公安局副局长。
  解放初期,佳木斯社会治安形势混乱,处于无政府状态,鱼龙混杂,匪盗四起,尤其敌伪残余势力活动猖獗。在此严峻的形势下,高知难而进,运筹帷幄,积极带领公安战士与敌特展开斗争。在保卫合江省、佳木斯市人民政权和保卫领导安全的工作中做出了贡献。在整顿纯洁公安队伍、清查内部中,他殚心竭力,深入调查,依靠群众,很快挖出隐藏在公安机关内部的少数反革命分子,纯洁了队伍,增强了战斗力。
  高生活朴素,为政清廉,作风正派,关心战士疾苦,受到下级尊敬。
  1946年1月31日上午,佳木斯市副市长孙西林在市政府召开会议时,国民党特务突然闯入办公室开枪行刺,孙西林不幸遇难。高得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在市政府入门处,被藏于暗处的特务开枪击中右胸,当即送往医院抢救,但伤势急剧恶化。高在弥留之际,眼含热泪对守护其身边的战友郝凤武、妻子郑文雅说:“你们不要难过,党培养了我多年,刚刚开始为保卫新政权工作就倒下了,望你们今后要努力为党工作”。夜11点时,高英杰停止了呼吸,年仅27岁。
  高英杰历经人间磨难,从一个劳工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最后为新生的人民政权献出了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