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气候

第三节 气候


  一、四季气候特点
  勃利属于温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促,夏冬分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春季 3至5月,冷暖气温变化急剧。回暖快,天气干燥少雨多风,一般在3月末至4月初开始解冻。终霜一般在5月12日至23日,山区终霜一般在6月上旬。风大雨少,降水量占全年的15%。大风日数占全年大风日数的44%。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约10次左右,最大风力可达9至10级,大风经常持续3至4天。由于春风大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故有10年9春旱之说。晚春期间对流逐渐增加,开始出现雷雨天气。
  夏季 6月至8月,高温多雨,季平均气温为19℃至20℃。7月初最热,月平均气温20.9℃至22.8℃,极端高温37.4℃。季平均降水量33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降水量高峰在7、8月份交替出现。7月以前多以阵雨为主,由于地形作用8月份常有暴雨和冰雹天气。偶有台风入侵。
  秋季 9月至11月,光照充足,天气多晴,降水量显著减少,多集中在9月上、中旬。季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不足全年降水量的20%。秋季冷空气活动增强。时有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气温急剧下降,9月初山区便可见初霜,半山区初霜一般在9月19日至20日出现,平原丘陵地区、初霜一般在每年的9月26日前后出现。大地10月开始稳定结冻。秋季风力逐渐增大,风向由偏南转偏西。
  冬季 12月至翌年2月,气候干燥寒冷,晴天日数多,季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仅占全年的5%。季平均气温为零下15.2℃至17.5℃。1月份为最冷天气,平均气温为零下17.5℃至19.1℃。极端低温可达零下39℃。冻土深度为1.5米至2米。积雪厚度平均为5厘米至10厘米,最厚42厘米。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3.6米/秒。
  二、温度
  本县于1958年建立气象站。从1958年—1985年史料记载历年平均气温3.9℃,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零下34.8℃。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17.5℃,7月份平均气温22.2℃。累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4.8℃(1970年1月3日至4日)。累年极端最高气温35.8℃,(1978年6月27日和7月8日)。历年平均最低气温是2.2℃。

  常年各月平均气温表
          单位℃



  三、降水量
  勃利县降水量由北部平原向山区递增,年降水量一般在500毫米~600毫米,西部山区为700毫米以上。降水量随季节变化,差异悬殊,70%集中在6月至9月份,7至8月是水热同季的峰值月,年平均降水量52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786.6毫米,出现在1960年。年最小降水量318.6毫米,出现在1977年。日最大降水量103.2毫米。出现在1960年8月23日。1月平均降水量2.9毫米。7月平均降水量22.3毫米。积雪厚度平均为5~10厘米。历年各月最大积雪厚度41厘米,出现在1980年10月21日。历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5天,雨量达199.5毫米,是1963年8月5日~19日。连续无降水日数39天,在1983年10月21日至11月29日。

  常年各月降水量一览表
          单位:mm



  四、日 照
  勃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647.4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20千卡/平方厘米。主要农作物生长季(≥10℃期间)太阳总辐射量为53~58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415.4~2553.8小时,7月份日照时数为217.5~251.2小时。

  常年各月日照时数



  五、风向、风速
  勃利县属温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风日数较多。春季可占全年大风日数的44%,平均8级以上的大风约十几次,最大风力可达9~10级。大风经常保持三四天,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台风是8月份开始入侵。1960年14号台风,造成全县24小时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秋季有西伯利亚冷空气入侵,风力逐渐增大,风向由偏南转偏西。冬季多为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为3.6米/秒,日极大风速23米/秒。风向南、东南,出现在1983年4月29日。

  历年各月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风力≥4级日数
                 单位:米/秒、天



  六、农业气候区划
  勃利县因地形、地势、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形成不同区域日照、降雨、风霜等不同情况,可划为4个农业气候区。
  南部丘陵温和半湿润春旱气候区 此区处于丘陵地带,海拔高度在200米~240米之间。(包括勃利镇、镇郊乡、小五站、大四站、杏树、抢垦各乡)年平均气温3.9℃,最高气温可达37.4℃,最低气温为零下34.8℃。年平均降水量52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67小时,平均风速为3.6米/秒。每年初霜期在9月26日,无霜期137天左右。经常出现春旱、伏旱、风灾等自然灾害。
  北部平原温和半湿润秋涝冰雹气候区 此区位于本县北部平原地带,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包括双河镇、永顺、恒太、大四站、倭肯、吉兴及杏树、抢垦、青山部分北部地区)。平均气温3.9℃,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零下34.8℃。年平均降水量54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67小时。初霜期在9月26日,无霜期137天左右。经常出现内涝、冰雹、低温等自然灾害。
  半山区温凉半湿润的秋涝霜冻气候区 位于倭肯河东部半山区,沿勃依公路狭长地带小五站东南部,海拔高度在240~280度之间。因地形复杂,气候因子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2.3℃~3.0℃之间。最高气温36.2℃,最低气温为零下34.8℃。年平均降水量在544~55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415~2554小时。初霜期在9月19日,无霜期119~124天,经常出现秋涝、早霜、低温等自然灾害。
  山区冷凉湿润霜冻气候区 位于县境东部西南山区,海拔高度在280米~998米,包括境内东北、前进、新青林场。境内西南、红旗、朝阳、红霞林场、佛岭以南镇郊乡东岗开荒队等。年平均气温不足2℃。年降水量超过600毫米,每年初霜在9月初,无霜期少于110天,经常出现春涝、晚霜、霜冻等自然灾害。

  勃利县各气候地区主要气候特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