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林木资源 勃利山区树种较多。林业普查记录,有:红松、云杉、赤松、樟子松、水曲柳、胡桃秋、落叶松、黄波椤、柞树、白桦、黑桦、色木、榆树、椴树、山杨、柳树等20余种,另外还有下木胡榛子、忍冬、杜鹃等25种,其它草木植物约1100余种。
主要林木特点
杨树 属于天然次生林,系强阳性树种,耐寒耐旱。特别是青杨,适应性更强。根系发达,生长快,材质轻软,径里细微,主要分布在红星、二林场较多。
垂柳 (水柳、垂杨柳)属天然次生树种,各地常见,树冠倒印形。小枝细长下垂,喜肥喜水,较耐酸碱,主要用于绿化。
杉松 属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培育树种,喜温湿土质,但怕风怕干,生长速度快,一般在15年至30年可采伐。现红星、二林场施业区内的原始林中残留极少数。河口林场新造10—15年生约3万亩。
白松 属天然次生林木,高达30米,木质粗软,用材欣赏兼备。红星、吉兴河林场较多。
红松 现主要以营造为主的林木,材质细而优良,含油耐腐,性耐寒,生长先慢后快寿命长,是世界珍贵树种之一,被誉为树中之王。二林场营造4—5万亩红松林,已有10—20年生长期,长势喜人。
落叶松(黄花松) 现今主要以营造为主,树高可长20—30米,树干笔直,成锥状,耐寒喜温,是架桥、架电线的良材。它有日本、北京、长白落叶松之分。本县多为日本落叶松。建国后,营造60多万亩,通天林场最多,达30多万亩。
樟子松 木性与红松相似,其材质低于红松。其数量二林场、吉兴河等林场残留少量的原始林木,一、二、红旗、吉兴河、河口、东方红、大六等林场,新造樟子松达5万余亩。
白桦 系天然次生林,白色强阳性树种,性耐寒,较耐旱,木质坚硬,分布在红星、二林场、吉兴河、红旗等林场较多。
椴树 (分紫椴、白椴)天然次生树木,性耐寒,木质细腻,纹理顺直,材质多用,仅次于红松。
曲柳 系天然次生林木,喜温耐寒,材质坚硬,易干燥,纹理顺直花状,是制家俱好材料。
柞树 属天然次生林木,有大小叶柞之分,喜温耐寒,生长缓慢。较成材为小叶柞,材质坚硬,虽然树杆直,但长高长粗不易,群众称之不成材的树种。
黄波椤 系天然树种,木质坚硬,纹里美观,喜温耐寒,是我国珍贵树种之一。也是制作家俱的好材料,但天然林区较少,只有少量分布在红星、二场区内。
榆树 叶小呈圆形,皮、叶、花均可食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易种易活、易栽易活。木质坚硬而细,亦是家俱用材,主要分布在绿化区。
全县林地面积为145.19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8.03万亩,占林地总面积26.19%,森林覆盖率为28.19%。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43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占88.1%,人工林占11.9%。在天然林中,柞桦面积占天然林64.1%;阔叶混交林,占19.3%;杨桦林,占8.1%;针阔混交林占4.3%;其它占4.2%。在人工林中,落叶松占61.5%;红松占14%;樟子松占8.3%;其它占16.2%。
林种结构上,用材林面积占有林地88.2%;防护林占2.9%;经济林占7.6%;薪炭林占0.2%。在防护林中。农田防护林占54.4%,水土保持林占45.6%。在经济林中,养蚕林占87.7%,果树园占18.7%。
林木结构生长年龄看,中龄林面积54.26万亩,蓄积量为274.7万立方米,占天然蓄积量的19.7%;成熟林面积为225亩,蓄积量为0.6万立方米,占天然林0.3%。已成林的人工林中,幼林面积为20.1万亩,占人工林面积77.4%,蓄积量为42.1万立方米,占52.6%;中龄林5.9万亩,占22.6%,蓄积量为38.3万立方米,占47.4%。
1985年国营林场森林经营面积蓄积量一览表
单位:亩、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