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农具演变

第一节 农具演变


  解放前,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牲畜、木制弯钩犁、铁轮车、耙子、木锨等。到1928年(民国19年)春季,县城裕民号经理薛豪潜购买火犁垦荒种地。
  1929年,本县龙瓜沟古城镇张星一、刘仲达、吕振宇等人合资成立“勃利县兴达垦荒火犁有限公司”,为地主、资本家垦荒。该公司拥有火犁两台,同年3月正式开荒种地,每天垦荒10余垧。1936年。有少量“卡他必拉”型拖拉机为统治者垦荒。广大的农民从事生产劳动,仍然是十分落后的各种木制工具。
  解放后,1948年2月,县政府在长兴乡挖金鳖村建立劳改农场(省种畜场一分场前身),秋天,从苏联引进1台“斯大林80号”拖拉机和五铧犁农具。1949年原松江省拨给苏联马拉农具10套,以后逐年增加。1952年县农机科,在中兴区八家子村张忠才互助组、抢垦村邓国章互助组、小五站区偏脸子村王宝林互助组,推广试用3套新式马拉农具。每套农具有:双轮一铧犁两台,10行播种机1台,镇压器1台,园盘耙1台,摇臂收割机1台,小型脱谷机1台。9月,县第一个新式农具推广站在双河乡建立。
  1953年3月.全县各区开始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选出1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23个互助组,推广试用新式马拉农具37套。1954年推广91套,1955年推广200套。到1956年底,共推广470套。1958年高级合作化时期,基本上普及了新式农具,从而结束了使用旧式农具的历史。
  1954年7月县政府在九区八家子村建立第一个农业半机械化推广站,开始引进第一批新式农具。其中:“热特25型”胶轮拖拉机7台,配套农具有机引二铧犁7台,圆盘耙2台mK1,100型脱谷机1台。
  1955年3月,县拖拉机站正式成立。当年成立机耕队,新进18台拖拉机,田间机引农具72台,非田间机械有:mKl,100型脱谷机4台,选种机1台,拖车2台,汽车1台,非田间机械不断增多,柴油机、汽油机、煤气机、电动机已达到182台,玉米加工机械171台,饲料加工机械93台,农用运输汽车6台,拖拉机21台。
  
  农业机械发展一览表
             单位:台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