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防洪排涝

第二节 防洪排涝


  经过勘查,县内有西部涝区、碾子河涝区和连珠河涝区,受涝面积共有83.8万亩。其中易涝面积35.91万亩,本县经常受洪涝灾害威胁。1949年以来,在汛期出现时组织群众挖沟排水修堤堵水,对保护农田起到了很大作用。
  西部涝区 指头道河子、双河和二道河子,当时,群众集资兴建排涝工程。1964年在头道河子完成排水渠一条长6公里,二道河子涝区完成排水干,支渠5条长14.8公里,双河涝区完成排水干,支渠3条长15公里。1965年为便于规划,统一治理。经水利部门设计,国家投资,社会投工开始进行综合治理。至1985年兴建排水干渠1条。
  总长365公里,田间渠16条,总长322公里,堤防总长54.4公里,截留沟12公里。桥涵617座。
  碾子河涝区 位于全县地域中部,系倭肯河左支碾子河流域。涝区范围,南至浅山截留沟,北至倭肯河,东西两侧分水涝区内有勃利镇、镇郊、抢垦、青山4个乡(镇)的23个村屯,涝区面积21.6万亩,易涝面积4.46万亩。整个防涝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从1963年开始施工,修筑了碾子河左右岸防洪堤,排水总干渠,截留沟等5项工程。第二期从1966年施工,初具规模。但未达到十年一遇的设计标准,有排水干渠一条长17公里,防洪堤35公里,桥涵20座。
  连珠河涝区 位于县城西部,倭肯河左岸支流连珠河流域,区辖有大四站和杏树乡,22个村,涝区总面积为17.7万亩。1964年县水利科设计,同年秋天由乡(镇)组织人力施工。到1985年,涝区建成干渠1条,长21公里;修截留沟3条,全长210公里;修桥涵700座。
  倭肯河防洪堤工程。截止1985年修堤长度50公里,保护村屯7个,耕地8.65万亩,荒原3.78万亩。
  
  倭肯河防洪堤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