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技术
第二节 技术
解放前,大小手工业作坊,都是师徒制度,徒工3年满期才能独立操作或顶门市。1945年后,工厂和小手工业作坊,仍然沿用以师带徒弟的办法,由技术水平高的师傅,向青年工人传授技术,学徒期满,呈请上报批准定级。1956年个体工业走向集体之后,一般都有1名技术副厂长主管技术,有的工厂设置了技术科(股),车间配备专职技术员,由技术人员负责产品设计,制定工艺流程,负责操作指导和技术质量监督。所以,各工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减少了损失浪费。“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批判“专家治厂”、“反动技术权威”的错误口号下,工厂领导不敢再抓技术,专业人员不敢传教技术,青年工人不学技术,造成技术人材后继无人。老技术工人退休后,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1976年后,各厂家为改变这种不正常局面,又开始抓技术管理,各系统办了技术学校,培训技术人才。1981年实行工人定级考核制度,二轻系统每年培养技术人员达百人以上,企业管理水平大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