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质量

第三节 质量


  解放前,私人工厂和小手工业作坊,都是以产品质量保生存。刀具产品看钢口,运输能力看载重,木器家具看走型。新中国成立后,国营、集体工业企业,把产品质量列为第一位。1958年“大跃进”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工厂生产追求数量,忽视了质量,有不少产品数量多、质量差,造成积压和浪费。1972年,在企业整顿中,把产品质量管理强化起来。每个工厂有1名厂长抓产品质量,逐年增设质量检验科(股)、化验室、检验室或检质员。车间有工艺质量员、用科学方法,检查产品质量,严把“三关”(原料、半成品、成品),建立专检互检制度,使产品质量逐年提高。纺织业、工具业、农业、机械等多种产品被评为部、省优质产品,有的产品达到出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