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资金管理

第五节 资金管理


  供销社初期是群众组织起来的商业大集体单位,其资金来源是广大社员集资入股的股金。初建社时,县与基层两级核算单位达63个。基层供销社的资金,属于社员集体所有,任何机关单位个人无权抽调、挪用、侵占。坚持“钱出去、货进来、货出去、钱进来、钱货两清”的原则。
  1963年经营管理水平同全省67个市、县的基层供销社比较,费用水平是6.04%,排列第13位,资金周转一次88天,排第20位,劳动效率为2.2万元,排第22位。
  附:供销社资金统计表
  1963年部分供销社资金周转情况表
  供销社资金统计表
          单位:元



  1963年部分供销社资金周转情况表




  进入70年代,全县供销系统资金管理混乱、制度不严,造成损失浪费严重,表现在:一是库存大、残损多,1974年5月末,全县库存商品632万元,双河门市部库存总值21万元,残损有问题商品71种38139元,占库存18.1%;二是职工欠款多,全系统职工欠款507人,占职工总收入的43%,欠款额达106890元,其中:500元以上39人,1000元以上9人;三是借出现金多,社为个人偿付利息,借出现金105774元,仅此一项一年付出利息6800元;四是短款、缺货、少货共25490元;五是报销损耗多,双河门市部食品组一次报损1110元,1974年1—5月份又报销3000多元.遗留待处理尚有1万多元。
  附:主要年份经济指标一览表
  资金来源及占用情况表
  主要年份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千元


  资金来源及占用情况表
           金额:千元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