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运输管理

第二节 运输管理


  1950年以前,县没有专业运输队伍,1951年3月松江省派运输管理人员,常驻勃利,管理依兰、佳木斯等地来勃利的客货汽车和本县内个体马车的运输业务。1952年,按照发展全国联运业务,活跃城乡物资交流的指示精神,县成立了联合运输站。配备10名工作人员,开始办理面对全国范围内公路、铁路的货运业务,采取一票到家的运输原则,大大方便了货主。1967年,县单独成立联运办,负责全县铁、公、水运输业务和运输管理。1974年,根据当时的车辆发展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县正式成立了运输管理站,有干部8人。在运输管理方面采用统一货源、统一调度、统一运输、统一结算的方式。
  1980年,全县公路运输量已达74万吨,1983年达到96万吨。
  进入80年代后,运输市场开放,行业发生很大变化,在“有水大家行船,有路大家跑车”的新形势下,全县个体户车辆到1985年增加到汽车157辆,其中大客车11台。在运输行业上贯彻了“开放、搞活”的方针,取消了对集体、个体、从事客货运输的不合理限制,纠正了指导思想上的“保国营,忽视集体,限制个人”的左的倾向。管理方法上,积极扶持集体,个体的合法运输,公平合理地安排路线和货源。为了便于管理,县成立了个体运输站,改单一的专业管理,为全行业管理,把管理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