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储蓄

第五节 储蓄


  城镇储蓄 1949年开始开展活期储蓄、定期整存整取储蓄、定期零存整取储蓄、有奖储蓄等业务。1950年储蓄存款余额2.7万元。
  1953年,县行设置储蓄股,到1957年又发展了4处储蓄所,方便了储户存取。1957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27万元。比1953年增长了近5.7倍。
  1958年至1960年“大跃进”时期,储蓄也出现了高指标、强摊派等“左”的倾向。加之1960年自然灾害,储蓄存款大幅度下降。
  “文化大革命”时期,城镇储蓄遭到很大破坏,冻结了一部分人员的储蓄存款,影响了储蓄事业的发展。
  1978年以来,储蓄事业迅速发展,1985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为2671.7万元。

  附:城镇储蓄一览表
         单位:万元,元



  农村储蓄 1953年,在双河、抢垦先后建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并设立储蓄专柜,开始吸收社员存款,当年储蓄金额达12.5万元。1959年,农村储蓄存款达到了235.7万元,比1953年增长18.8倍。1960年至1962年,由于3年自然灾害。农村储蓄存款急剧下降,由1960年的85.7万元,下降到1963年的21.2万元。下降了64.5万元。1966年到1971年社员储蓄呈现平稳状态,储蓄额一直维持在50万元左右。1972年至1978年,粮食连年丰收。社员储蓄呈直线上升趋势。1985年储蓄额达到1680.9万元。

  附:农村储蓄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