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宣传工作
第四节 宣传工作
干部理论学习 解放初期,县委为适应开展革命与建设的需要,提高干部文化和政治理论水平,建立了学习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任副主任。各区委和县直机关党委总支分别组建学习分会,各基层单位建立学习小组。当时主要学习毛泽东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沦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对干部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五十年代初,狠抓了干部的理论学习,主要学习了《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联共(布)党史》、《经济建设常识读本》。1957年,学习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60年,配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习《列宁主义万岁》。1964年学习“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文化大革命”中学习《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到1985年,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再生产的理论》、《邓小平文选》、《三中全会以来主要文件选编》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党员教育 对党员教育,主要是通过基层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党员生活会、党课)制度进行的。从1952年开始,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党课教育。重点内容是“怎洋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党课教员多是聘请党政干部兼任。1954年调查,农村114个党支部,普遍聘请了党课兼职教员,1963年全县城乡各党支部共聘请兼职教员399名,其中有县级领导7名,部局院长级75名,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社长、党委委员205名,其他领导干部115名。1964年,面上社会主义教育开始,主要学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和毛主席著作等文献。“文化大革命”期间,全民学习毛主席著作。1983年以来,一是抓乡镇党校建设,以党校为基地,针对党员思想状况,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二是抓党支部成员培训。结合整党建党工作,对党员进行党的性质、党员条件、党的纪律、党的基本知识和信仰、宗旨的教育。
社会宣传 社会宣传主要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党的中心工作进行。1946年主要宣传参军参战、交纳公粮、平分土地的伟大意义,以提高群众阶级斗争觉悟,保卫土地改革斗争的胜利果实。1950年,重点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性质和意义,动员人民群众捐款购买飞机大炮。同时,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贯彻婚姻法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1952年开始重点宣传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互助合作运动和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的伟大意义。全县在城镇、农村、机关、学校、工矿企业中组建起宣传教育网络。1957年开始整风运动,配合形势开展了社会主义大辩论。1958年,开展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宣传教育。1960年到1966年,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改革案》、学习雷锋、焦裕禄事迹和开展家史、村史、社史教育。普遍深入的进行忆苦思甜和艰苦奋斗的宣传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习毛主席著作,用“三敬三祝”、“红海洋”、“忠”字舞、普及“革命样板戏”和“三忠于”、“四无限”代替了正常的宣传教育工作。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泛开展了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政策。1980年,在农村开展了“敢不敢致富”、“能不能富起来”和“怎样富起来”的大讨论,同时开展了“民主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