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第一次代表大会 于1948年7月8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0人,会议认真讨论了加强团结,发展组织等问题。会上选出委员15人,刘祯为主席,毕福山为副主席。
第二次代表大会 于1949年9月4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0人,会议号召,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会上选出委员9人。刘祯、毕福山继任主席、副主席。
第三次代表大会 于1950年9月28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90人,会议传达贯彻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精神,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会上选举出委员9人,毕福山当选主席、潘子良为副主席。
第四次代表大会 于1951年6月17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98人,会议总结了上届工会工作,发动职工开展劳动竞赛,贯彻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会上选出委员11名,增选柳永溥为副主席。
第五次代表大会 于1952年7月20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00人,会议总结了四届代表会以来的工作。会上选出委员11名,毕福山继续任主席,柳永溥任副主席。
第六次代表大会 于1953年8月13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94人,会议总结了五届代表会以来的工作,选出委员15名,常玉海当选主席、孟庆海为副主席。
第七次代表大会 于1955年12月17日至19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4人,(其中女代表3人)。会议讨论通过了上届代表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以及财务工作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19名,县工会财务审查委员会委员5人。
第八次代表大会 于1960年12月20日召开,参加会议代表204人,会议总结了1958年以来工会的经验教训,选出委员19人。孟庆海当选为主席,白云峰为副主席。
第九次代表大会 于1963年6月7日至10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84人(其中女代表17人)。会议总结了上届代表会以来的工会工作和讨论通过了《高举三面红旗,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23人,常玉海当选主席、孟庆海为副主席。
第十次代表大会 (革命职工首届代表大会),于1967年11月27日至30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02人(其中女代表42人)。大会听取了李清平作的《突出政治,抓革命,促生产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35人,李清平当选为主任,张芝德、孟庆海、孙庆丰、张万和为副主任。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第二次革命职工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9日召开。参加会议代表446人,会议讨论了认真搞好斗、批、改,加强工代会建设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36人,张万和(工人代表)当选为主任,荣乃心(干部代表)、李长福(工人代表)、张凤安(工人代表)为副主任。
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于1973年6月12日至14日召开,参加会议代表469人,(其中女代表100人)。会议讨论通过了《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把工会办成共产主义大学校》的报告。将职工代表大会名称恢复为总工会。会上选出委员35人,选举李长福为主席,王维安为副主席。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于1979年11月27日至29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36人,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动员全县广大职工,掀起增产节约运动的新高潮,加快国民经济建设速度》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33人,选举孙德丰为主席,孙连贵、张淑英(女)为副主席。(1980年至1985年末,本县没召开过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