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 (以下简称团代会),于1949年11月26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5人。大会听取了筹委会书记刘文华关于团的工作报告,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勃利县委员会。会上选出委员12名,刘文华、白万祯分别任书记、副书记。
第二次团代会 于1953年3月9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20人,大会听取刘文华代表团委作的工作报告,选出委员13名。
第三次团代会 于1955年4月8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70人。大会听取了白万祯作的《动员全县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合作化运动,争取做社会主义建设先锋》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17名,白万祯为勃利县团委书记。赵振江被选为副书记。
第四次团代会 于1956年8月1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75名。会上听取了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委员13名。根据团中央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精神,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勃利县委员会,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勃利县委员会。
第五次团代会 于1959年4月24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00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34名)。会议听取白万祯作的《团结青年为实现全面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和通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决议。会上选出委员15名,白万祯、李相国被选为正、副书记。
第六次团代会 于1962年7月21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12人。听取李相国作的《为争取1962年农业大丰收做贡献》的报告,选出委员15名。
第七次团代会 于1963年9月23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20人。听取栾德厚作的《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后代而奋斗》的报告。选出委员17名,栾德厚、胡成全分别当选为正、副书记。
第八次团代会 于1965年3月26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99人。听取李相国作的《加强团的建设》的报告。选出委员21人,李相国当选为书记,仲继玢、曾庆春当选为副书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团县委受到冲击,停止活动。1967年3月在县革命委员会群工委员会中设立共青团组,负责红卫兵工作。1972年5月县委在整建党的同时,调整了团县委领导班子,恢复了共青团勃利县委员会。
第九次团代会 于1972年8月1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50人。听取了孙毓慧作的《认真贯彻毛主席的青年运动路线》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33人.孙毓慧当选为书记。
第十次团代会 于1975年3月1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25名。听取了孙毓慧作的工作报告,会议选出委员33名,孙毓慧、惠长金当选为正、副书记。
第十一次团代会于1977年11月3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84人。会议听取巨纪福作的《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37人。补选巨纪福为副书记。
第十二次团代会 于1983年1月26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0人。会议听取宋长波作的《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31名。宋长波当选为书记,赵全友、于庆会为副书记。
第十三次团代会 于1984年10月28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00人。会上听取了张升作的《团结奋斗改革创新为建设文明繁荣的新勃利贡献青春》的报告。会上选出委员25人,张升当选为书记,于庆会、赵全友为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