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支援战争
第十一篇 民政
第一章 拥军支前
第一节 支援战争
支援解放战争 1945年,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后,为了消灭土匪武装和大规模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队,中心县委书记陈郁号召全县人民:“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必须完成什么”。“我们要选最好的兵,用最好的粮食支援前线”。广大青年,纷纷参军上前线。
1945年—1949年,全县共参军上前线5206人,其中:男5164人、女42人。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与敌人浴血奋战,不惜牺牲,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有的为国捐躯,终身致残的有212人。荣立大功和特等功的有70人。为了支援前线,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地参加战勤工作,全县共出民工1251人,大车242台。马746匹。农民选好粮,晒干菜送往前方,支前防寒用品靰鞡草10万多斤。家家户户把铜盆、铜锅、铜壶、古铜钱、铜环、铜顶针、锅水烟袋、柜门上的铜鼻子等铜器都献给前方造子弹。妇女们做军鞋、制军装、絮军被。据勃利镇、大四站、双河、倭肯、杏树、吉兴、抢垦、小五站、罗泉等乡镇统计,共做军鞋21148双、棉军装5066套、军被4023床。全县工人、干部、青年、学生写数万封慰问信,制做大量慰问袋,慰问前方指战员。军人家属也纷纷写信勉励亲人杀敌立功。
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全县人民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全县自1950年12月7日开始,仅用10天时间就有619名青年应征入伍参加志愿军。1950年10月8日由政委依东阳、支队长常玉海、副队长陈荣奎带领的第一批担架队(团的建制),奔赴朝鲜战场。同年10月,组建200张床位的抗美援朝战勤医院。第二批担架队由孙唯一任政委。王春林任大队长,453人于1951年2月开赴朝鲜前线。同时派出朝鲜语翻译48人、大车民工10人、汽车司机8人、助手32人参加战勤工作。全县各界群众捐献人民币2396.4万元(旧币)。猪肉5271斤,鲜鸡蛋2.24万个,书籍1600册,毛巾1200条,肥皂6700块和各种娱乐用品价值50万元(旧币),写2700封慰问信慰劳伤病员。
1951年10月底,全县人民捐献购买飞机大炮款133118万元(旧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