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学教育 勃利县小学教育从1918年(民国7年)开始,1919年创办模范小学校,有学生60人,课程设置有国文、修身、算术、习字、珠算、体操、唱歌。每堂授课时间为50分钟,每天上午8点钟上课,10点50分放学,下午2点上课,4点50分放学。为使学校真正达到“邑立学之先声”,劝学所制定了《勃利县立第一模范小学校章程》、《品行积分簿》、《请假簿》、《考查勤懒簿》、《学生姓名原簿》、《学生成绩簿》。
1930年由于局势动荡,全县15所小学基本停办。
附:民国时期小学校一览表
续表
1933年(伪大同2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勃利后,县城增设小学校1所。1934年(伪康德元年)县城又设女子小学校1所。1935年(伪康德2年)全县兴办小学校11所,道德会开办私立小学校21所。1938年(伪康德5年),全县共有小学校27所。
1939年(伪康德6年),公立国民优级学校已有6所(其中朝鲜族学校3所)。10个班级,学生750人(女生80人),教师13人(教谕10人、教导3人);国民小学校33所(私办2所),66个班级,学生3722人(女生1024人),有教师71人(教谕9人、教导26人、教辅36人)。此外,尚有国民义塾63所,139个班级,学生5351人(女生1095人)。有教师110人(教谕16人、教导27人、教辅67人);还设有日本小学校1所,4个班级,在校生73人(女生42人)。除日本小学校外,国民学校及国民义塾都设置日语、满语、算术、修身、音乐、体育、常识等课程,高级小学加授自然卫生、地理、历史课程,女子学校还加授家事、缝纫等课程。小学升学、就业考试首先看日语程度,以此来强化奴化教育。
1940年(伪康德7年)全县有小学79所,教师82人,学生8274人,其中:国民小学校66所,教师79人,学生7514人;国民优级13所,教师13人,学生760人。由于当时处于殖民地社会制度,农民孩子念不起书,所以入学率很低。特别是升国民优级的学生很少,大部分是有钱有势的子女。
1945年9月1日,县地方治安维持会要求停办的各小学校开学。相继开学的有城内小学4所、乡村中心校8所、分校60所,学生约9000人,教师205人,入学率40%。土地改革后,劳动人民纷纷送子女入学.小学教育发展更为迅速。1949年末,全县小学发展到127所,学生13815人,教员405人。
新中国成立后,到1954年全县小学已发展到147所,有教员578人,其中:女教师92人。1955年12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计划座谈会议。在加速发展、提高质量、全面规化、加强领导的方针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质量上有很大提高。
1958年到1965年教育出现了大起大落。1958年入学儿童比1957年增长35.8%,1961年比1958年却下降了20%。1962年在贯彻教育“两条腿走路”(公办、民办两种办学方式)的方针,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半工(农)半读)的大好形势下,1964年小学在校生比1963年增长13.6%。1965年小学在校生已达49921人,比1964年增长0.8%,其中:耕读小学占全县小学的36.9%,1965年儿童入学率已达92.8%。同时学校健全了领导机构,加强了党的领导,调整了领导班子。县教育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试点,在教师中推行“同备一课书。同讲一节课”的教学研究活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打乱了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拨乱反正,使教育逐步走向正轨,1977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试行方案》后,县决定新华小学为重点小学。
1980年教育部制定了全国小学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颁发了《学生守则》,教育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全县小学生的三率(入学率、巩固率、及格率)显著提高,1983年县教育局组织检查,城镇小学入学率达89%、巩固率为99.6%、及格率为89.3%;农村小学,入学率为97%、巩固率为97.5%、及格率为80.5%。到1983年9月,勃利镇及8个公社教育普及率已超过80%,小五站公社普及率达到100%。
中共十二大后,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调整了小学领导体制,整顿了教师队伍,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开展教师进修,提高了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使小学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到1985年全县3个镇11个乡共有小学校291所,教学班1832个,在校学生5.46万余人。
企业办小学在不断发展。1946年勃利铁路成立小学校,当时有6个学年,3个复式教学班,学生100人,教职员工4人。1959年开始小学带帽初中班,学生130人。1978年中学班由铁路小学分出成立铁路中学,小学已有16个教学班,中小学生800人。到1985年铁小已有10个班,学生337人。1964年企业办学已发展到7处,有铁路小学、矿务局小学、桃山矿小学、胜利矿小学、缸窑沟矿小学、种马场小学、“204”地质队小学。1965年已有企业办小学13所,有72个教学班,其中:13个复式班,学生2066人,教职员工99人。1977年全县企业办学有45所,308个教学班,在校生3111人,教职员工462人。1985年,企业办小学已发展到75所,350个班级,学生5990人,教职员工471人。
附:全县小学一览表(1949—1985年)
小学各年级在校生统计表(1977—1985)
全县小学一览表(1949—1985年)
续表
小学各年级在校生统计表(1977—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