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技活动
第三节 科技活动
科普宣传 1980年县科协为宣传科普活动建科普画廊一座,展出面积10平方米。卫生局1985年建大型画廊一座,宣传计划生育和食品卫生。1985年县科协主办画展27期,出科普板报300期,在10个乡(镇)举办《科技致富经验》展览。1982年县科协和广播站,开始联合举办每周一次的《科学与生活》专题节目。小五站、永顺、抢垦、吉兴等乡用广播讲座形式进行科普宣传,杏树乡科普广播网入户率达90%以上。1984年,全县各科技学会撰写了科普广播稿件349份。1980年至1984年科协放映科教片电影157场,观众达1.1万人次。
1983年以来,县科协印发各种科技资料73369份。
1983年开始,全县建科普村49个,科普活动小组136个,活动室140个,发展科普宣传员760人,科技户4767户。对普及科学知识起到了培训骨干推动工作的作用。
学术交流 1985年末,全县13个科技学会共开展学术交流138次,共交流论文1326篇,其中9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35篇在省、地级刊物上发表。工程师李景春的《论落叶松杆造林与经济价值关系》一文受到省林学会好评,获地区林学会学术交流一等奖。工程师倪海泉的《勃利县水土流失和林业防治建议》一文。1982年在全国林业水源涵养会议上作了交流。1984年杜航伯接受教育部委托与金虎哲合编的《作物栽培学》定为长江以北各省、市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统编教材。
科技咨询 县科协于1984年7月成立科技咨询公司(后改为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双河镇、杏树乡科协相继成立咨询服务站。利用集市进行咨询服务。小五站乡1984年举办“科普大集”,有1200名农民,对农业、蔬菜、畜牧、药材、养鱼、化肥、农药等方面提出300多个咨询专题。双河镇科协委员刘景玉在科普大集上用现身说法的形式,讲解蔬菜生产的科学方法。
1984年至1985年两年时间,科技系统接受咨询24027人次。解答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农机学会咨询服务公司,承担厂房设计、技术攻关、设备维修、锅炉改造等项业务,直接为乡镇企业服务。林学会对全县城乡造林育苗提出标准化指导。农经学会深入8个乡、村巡回服务,为城乡科普事业做出了贡献。
培训人才 1981年至1985年县举办了《科技发展》、《环境与癌》、《老年保健》以及课堂卫生、饮食卫生:预防近视等内容的科普讲座383次,受教育者达75634人次。各乡镇科协共组织科学演讲21次,听众2.2万人次。
1980年县科协举办日、俄、英语培训班6期,培训210人。1981年举办“以水代油”节能技术等各种科技培训班7期。1983年举办农业、畜牧、农机、多种经营培训班79期,受训4690人次。1984年农机学会举办《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畜牧兽医站办《冻精配种、康体鉴测》等培训班.培训2300人次。1985年县科协举办烤烟、亚麻、药材、育林、养鸡、养猪等学习班216期,培训5379人,并组织80名科技人员外出考察。
科技扶贫 1985年县科协同民政局对全县贫困户进行调查,制定科技扶贫方案。在1771户贫困户中,当年已脱贫349户,其中175户致富。
高产竞赛 县科协1984年至1985年开展《高产大王》竞赛活动。1985年杏树乡兴隆村农民李德丰种大豆15亩,亩产522斤被评为大豆大王;勃利镇元明村农民王景龙种马铃薯15亩,亩产6200斤,被评为马铃薯大王,在省获得二等奖;大四站乡地河子村农民丛志国种亚麻20亩,亩产923.4斤,亩收入186.27元,被评为亚麻大王;镇效乡荣光村农民崔龙泽种水稻15亩,亩产1360斤,被评为水稻大王;勃利镇蔬菜村农民曹喜良栽黄瓜1亩,亩产33350斤,收入6000元,被评为黄瓜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