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成林

李成林


  李成林 原名金东植,化名金大伦,孙靖海,朝鲜人。1904年生于朝鲜咸镜南道咸州郡东川面的贫农家庭。1915年随父母离开朝鲜来到黑龙江省宁安县磨刀石屯(现穆棱县),后迁宁安县城。
  1922年毕业于宁安县城吉林省立第四中学。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李成林被迫退学,当年离开广州,回到宁安县。
  回乡后,在宁安小学校师范班任教期间,参与地下党的革命活动,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组织派李成林到王德林领导的抗日救国军部工作,因为他学习过军事,又熟知国内外政治形势,深得王德林的重用,任命为军部宣传部长。1932年秋李成林被党组织调到密山开展地下党组织工作。
  李成林到密山后,成立县委时,担任宣传部长,并与其他领导一起,积极整顿和发展党团组织,以及反日救国会组织,由六、七名党员,很快发展到三、四十名党员,并建立7个党支部,到1934年,全县发展到110名党员。李成林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建了党领导的密山游击队,向日伪军展开了游击战。
  1934年夏,李成林调勃利县担任勃利区委书记。在县城,大四站、二道河子(现双河镇)等地开辟工作。仅几个月时间发展了43名党员,建立了3个党支部。同时在西北楞,发动了100多名伐木工人举行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
  同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吴平(杨松)到密山巡视工作时,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会后把勃利区委扩建为勃利县委,李成林任中共勃利县委书记,勃利县委领导范围扩大到依兰等地。
  李成林在大四站镇开展活动时,与共青团员孙靖宇结识.称远房兄弟,化名孙靖海。
  李成林工作积极热情,联系面广,亲自争取山林队,将散在的抗日武装统一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日伪政权收缴枪支和地照时,李成林组织山林队,联合大金山、大四站、连珠河等村屯有枪支的农户100余人,给日伪武装严厉打击。一天,县城有三辆日军汽车开往大四站,得到消息后,农民抗日队伍赶到连珠河埋伏在大桥两侧。当日伪军车到大桥时,突然遭到袭击。日伪军丢下三具死尸逃跑了。缴步枪三支,弹药两箱,烧毁汽车一台,阻止了敌人缴枪缴照行动。李成林领导地方工作时,十分注意军民关系,抗日联军三、四、五、八军在勃利、依兰等地活动时,积极主动配合,发动反日救国会、妇女会组织,支援抗联斗争。
  1936年6月,李成林和抗联四军二团副团长刘喜从大四站去依兰县黑背开会,当走到马粪包(现大四站福兴村)与土匪相遇被害。时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