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孙靖宇

孙靖宇


  孙靖宇 原名孙荣,曾用过孙耀先、孙晓文、孙光等名。是勃利县早期的共产党员,担任过地下党勃利县委委员,大四站区委书记。在日寇的铁蹄下,孙靖宇积极从事抗日斗争,后留学苏联。到过延安。抗战时期,战斗在鲁中南抗日前线。“九·三”后,任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员,为开展合江地区剿匪斗争,开辟合江地区革命根据地作出过贡献。
  孙靖宇祖籍山东省蓬莱县。民国初年,山东地区天灾肆虐,盗贼蜂起,祖父孙福带领全家逃荒到东北,在吉林省柳河县落了脚。1922年春,迁徙到勃利县大四站。租种地主兼资本家“阜丰涌”酒坊老板曾子固的土地为生。
  孙靖宇1928年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县立模范高级小学学习。1931年考入依兰师范学校。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社会上的工农商学兵掀起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风潮。当时在学校任教的共产党地下党员滕代远、富振声、王一知等同志向同学们开展了抗日救国宣传教育。1933年8月孙靖宇从依兰师范毕业,回到了大四站,开始发动农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开展坚决不当亡国奴的革命活动。10月由区委委员小赵和团委宣传委员富振声介绍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春,经党组织批准孙靖宇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勃利县委决定,增设大四站区委,由孙靖宇担任区委书记。由于孙靖宇机智、勇敢完成任务出色,勃利、桦川、依兰等地的人民群众多都知道勃利一带有个孙靖宇。
  1936年7月,吉东特委考虑到孙靖宇在工作中政治身分已经暴露。为了保护和培养干部,将孙靖宇夫妇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深造。1938年春,孙靖宇等留苏同学奉命回国,到了革命圣地延安。4月参加了抗大四期学习。11月孙靖宇按照组织确定的方案,率领180余名抗大四期毕业学员,奔赴鲁中抗日前线。
  1945年4月山东军区组建开辟东北新区部队,任命孙靖宇为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兼三江专员公署专员。部队于10月12日乘火车北上到达哈尔滨。10月25日晨孙靖宇率队到达了勃利。之后,他迅速地建立了勃利、林口、方正、依兰、桦南、桦川、富锦、双鸭山、鹤岗、集贤、通河、佳木斯等市县的革命政权,稳定了各市县的革命秩序。
  1946年8月在剿匪战斗中负伤,治疗期间在哈尔滨太阳岛不幸身亡,时年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