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
五大连池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南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逊克县,西与克山县、讷河县毗连,南接北安市、克东县,北与孙吴县接壤,西北与嫩江县隔河相望。闻名遐迩的火山旅游、矿泉疗养胜地——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镶嵌在市域西部。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青山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边境城市黑河市300公里。市域地理坐标东起东经127°37′,西至125°42′;南起北纬48°16′,北至49°12′。全境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104公里,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为338689人,其中男176002人,女162687人。总人口中市属194356人,占总人口的57.38%。有2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为多,占总人口的98.11%;27个少数民族共6397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3人,比全省平均数少46.97人。
1986年,德都县设有3个乡级镇,12个乡,119个村,223个自然屯;3个县属国营农牧场、7个国营林场。行政区内,建有省属林业局1个、国营农场9个,劳改农场4个,部队农场14个,企业副食农场4个。
1993年3月22日,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行政公署改为黑河市,德都县随之隶属于黑河市管辖,延续至今。
1996年1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民行批(1996)19号文件,《关于黑龙江省调整五大连池市和德都县行政区划的批复》。4月8日,黑龙江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转发民行批(1996)19号文件的通知》。4月20日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根据以上文件,同年6月德都县与五大连池市合并,成立了新的五大连池市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五大连池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由新五大连池市代管。
2000年8月,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黑政办综字(2000)89号文件,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撤销,并从五大连池市代管划出,成立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隶属黑河市。五大连池镇由五大连池市与管委会双重领导,缩小了五大连池镇的职能,除保留民政、选举等职能外,其它职能交给管委会。
按照《黑龙江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五大连池市于2000年12月~2001年3月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五大连池市原有的16个乡(镇)调整为3镇8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
截止2001年3月,全市设有3个乡级镇,8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26个村,223个自然屯;3个市属国营农牧场,6个国营林场。行政区内,建有省属林业局1个,国营农场8个,劳改农场4个,部队农场15个,企业副食农场4个,黑河市直辖单位3个,中省直科研单位3个,省地办疗养院31家,县区及企业办疗养院16家。
五大连池市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300米。东部为丘陵河谷区,中部为漫岗平原区,西南部为丘陵漫岗区,西北部为五大连池火山群区。境内山丘除14座火山外,其余均为小兴安岭余脉,岭脊纵贯于市域东部,长约100公里。最高山峰为洛河山,海拔598.8米;最高的火山为南格拉球山,海拔596.9米。市内河、湖、泊、沼泽、水库、塘坝较多,共有水面11.6万亩,讷谟尔河和科洛河为主要水源。水资源总量38.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8亿立方米,地下水7.9亿立方米,外区补给水3亿立方米。仅山口湖1处蓄水量即9.95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发电、供水、灌溉、防洪、养鱼、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五大连池市地处中高纬度,属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地形、纬度、植被影响,境内气候相差很大。四季气候变化表现为: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短冷凉霜早,冬长寒冷干燥。1986~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0.758℃,1月气温最低,平均-24.3℃;7月气温最高,平均21.2℃。极端最低气温-42℃(1990年1月23日),极端最高气温35.4℃(1977年7月18日)。无霜期平均126.3天,日照年平均2676.2小时,年平均≥10℃活动积温2400.1℃。年平均降水量536.3毫米,年最少降水量为365.3毫米(1989年),年最多降水量为781.3毫米(1998年)。五大连池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铜、砂金、黄铁、硫、火山砾、浮石、玄武岩、珍珠岩、花岗岩、河流沙、粘土、草炭、硅石、矿泉水等。金属矿藏均因矿体小、品位低而未予开采,沙石和草炭每年都有大量开采。位于莲花山乡十里山的硅石矿床总储量为11万吨,已开采出2000吨。该硅石含二氧化硅98.5%,品位≥196%,商业价值可观。而贮存于火山石龙地下100~200米深处的五大连池天然矿泉水,则是市域内最大最著名的矿户。它储量丰富、再生能力强,品位高贵。每昼夜从380多个泉眼中喷涌出5万余吨,仅药泉山水源一年自涌量就达65万吨。五大连池的碧水青山、膏腴的土地、辽阔的草原、适宜的气候,为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谷子、水稻、马铃薯、甜菜、油菜、亚麻、线麻、白瓜籽、烟叶等。树木类有: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冷杉杨、白桦、黑桦、榆、柳、柞、黄菠萝、水曲柳、山槐、椴、楸树等。野菜有:蕨菜、金针菜(黄花菜)等。食用菌类有:蘑菇、黑木耳、白木耳、猴头等。中草药有:人参、党参、黄芪、桔梗、五味子、狼毒、地榆、铃兰、一轮贝母等100多种。珍贵中药有:鹿茸、牛黄、鹿胎、鹿鞭、熊胆、狗肾、鸡内金、灵芝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黑熊、马鹿、梅花鹿、野猪、狍子、狼、狐狸、犴(驼鹿)、猞利、水貂、水獭等。野禽有:飞龙、雁、丹顶鹤、野鸡、野鸭、沙半鸡等。鱼类有:鲫鱼、鲂鱼、鲤鱼、鳌花、鲇鱼、狗鱼、细鳞鱼(哲罗)、白鱼、花鲢、白鲢、嘎伢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