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五大连池,在辽阔的东北大地她是一个与祖国锦绣河山之粹的“三山、五岳”共媲美的名字。她拥有的14座拔地而起的新老两期火山和保存完整、森罗万象的火山地质地貌国内罕见、世界少有。其熔岩遗迹跃然如初,壮美如画,被意大利火山专家誉为“打开的火山教科书”。那婀娜的五池碧水、众多的水洞冰宫、冰雪中蒸腾的温泊云雾和浩浩荡荡的山口湖,都是北疆最绝佳的景色,令天下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这里隐藏了太多的奥秘,充满了无尽的神奇……
  地质年代第四纪更新世以来,五大连池区域陆续发生了多次火山爆发,共经历了七个喷发旋回。第一喷发旋回为格拉球喷发旋回,属更新世早期;第二喷发旋回为卧虎山喷发旋回,属早更新世晚期;第三喷发旋回为焦得布喷发旋回,属中更新世早期;第四喷发旋回为尾山喷发旋回,属中更新世中期;第五喷发旋回为笔架山喷发旋回,属中更新世晚期;第六喷发旋回为西龙门山喷发旋回,属上更新世早期。前六个喷发旋回形成了12座苍苍郁郁的老期火山,也许有直立的猿人和古人从中原到北方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但远古无史。而距今280年前的第七个喷发旋回却造就了两座世人瞩目的新期火山——老黑山和火烧山。这次更猛烈更充分地火山喷发被人类文明清晰地记载到史册上,使后人了解到了当年喷发的情景。清代西清所著的《黑龙江外记》记载:“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至今传以为异。”清代吴振臣所著的《宁古塔记略》记载:“城外东北五十里有水荡。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忽然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磺之类,经年不断,竟成一山,直至城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只可登高而望。今热气渐衰,然数里之中人仍不能近。天使到彼查看,亦只远望而已,嗅之惟硫磺气。至今如此,人无识之者。”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根据这两段文字,确定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于1719~1721年间,3年间多次喷发,经年不断。这是传统的说法,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均以此时间为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从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的满文档案,即清代奏折中发现了关于五大连池火山喷发的更为详尽的记载。研究结果表明:老黑山、火烧山喷发始于公元1720年1月14日和1721年4月26日,熄于1721年6月。两种说法所载新期火山喷发时间大致相同,略有出入,志书寓事实于记述之中,不作定论。专家预测,12座老期火山基本上成为死火山,而老黑山和火烧山则为休眠期火山,几百年一个周期,尚有爆发的可能性,必须做好火山地震监测工作。两座新期火山喷发所产生的滚滚熔岩浆阻塞了白河故道,形成了五个汐水相连、暗河相通的美丽湖泊——五大连池。从此,这里的火山群和承载了火山的土地就有了五大连池这个令人神思遐想的名字。
  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巍峨而又俏丽的火山锥和众多的盾火山组成,在小兴安岭南麓30公里处的台地上,火山群沿北东方向,呈西东两组有规则地排列。每组7座火山锥,东组的有:东焦得布山、西焦得布山、小孤山、东龙门山、西龙门山、莫拉布山、尾山;西组的是: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卧虎山、药泉山、笔架山、老黑山、火烧山。14座火山每座都坐落在北东方向和北西方向的两条线段的交叉点上,两组方向不同的连线构成了几个“井”字,形成了五大连池火山群奇特的地理位置格局。火山锥的形态也十分个别,有的孤峰耸立,有的双峰对峙,有的状如卧虎,有的形似笔架,神态不同,各有千秋。各火山锥的高度除药泉山、火烧山在400米以下,其余的都在450~596米之间,相对高差一般65~160米左右。所有火山锥的顶部都有火山口,有的像倒置的喇叭、漏斗和竖井,有的像锅、盆和圈椅,有的呈方形、三角形,大多数呈椭圆形。火山口内径大小不一,多在300~400米之间,北格拉球山内径最小仅230米,南格拉球山内径最大达500米。其深度也不同,最深的老黑山为145米,最浅的卧虎山只有20米。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新期火山保留了中国最集中、最典型的火山地质现象和景观。新期火山爆发所喷出的大量熔岩浆通过泻出口涌向四面八方,势不可挡。而冷却后的岩浆则迭压在老期熔岩之上,横躺竖卧,呈现出似海、似龙、似树、似船的怪相,这就是新期熔岩流遗迹。石海位于老黑山东、火烧山西南,一片汪洋,浩瀚无垠。海面上怒涛汹涌,飞浪倒卷,波峰叠起,逆流急旋。石龙在老黑山东北侧向南延伸十几公里,形成狭长岩流体,宛如黑色巨龙匍匐地面。分布在火烧山东边和北边的翻花石海中的喷气锥、喷气碟成群成列,造型美观、姿态奇异,国内外罕见,实乃五大连池美景中的一绝。在五大连池风景区地下景观中,诸多的熔岩洞穴形成了另外一个多彩的世界,其中水晶宫、白龙洞、水帘洞、仙女宫等就是典型代表。水晶宫、白龙洞的最大特点是里外两重天,气温反差极大。夏季外面炎热似火,而洞内却是冰天雪地,洞顶和洞壁上悬挂的霜花茂密繁盛,各类冰雕、雪雕作品玲珑剔透,色彩斑澜,好一派北国风光。“名山如画屏,珠带五湖清”。五大连池的五个池子大多是天然的熔岩嵌底,奇石镶岸,纵长20余公里,容水约1.7亿立方米,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湖水清澄碧透、波光潋滟。火山熔岩流淌形成的一座座石丘、一条条石龙、一幅幅石幔、一朵朵石花在岸边蜿蜒伸入水中,借水生姿,极像大自然鬼斧神工制作的一件件精美艺术品,妙不可言。五个池子水的颜色也因矿物质溶解的性质不同而变幻无穷。四池水黄中透绿,五池水绿中透黄,一池二池棕里泛绿,三池水棕黄相间。五大连池一带还有格拉球山天池、月牙湖、药泉湖、石龙河、药泉河等锦湖秀水。
  除五大连池景区外,五大连池市东部,横贯全市的讷谟尔河上游的水利枢纽——山口水库,是国家大Ⅱ级工程,拥有近10亿立方米的库容量,集发电、灌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于一体。山口湖风景区风景秀丽,84平方公里的水面浩瀚无垠、气势磅礴。一堤连双岳,万木秀群峰的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豪气顿生!山口湖景区的青山可望、夏林佳色、秋日霞影、苍山负雪、水上人家、渔舟唱晚、湖山村弈、长桥卧波、乞巧林趣、临湖拥翠、灯暖湖月、雾淞、石猿山、八戒石、金龟山、东西炮台山等景观都是游人观赏娱乐和野餐的好去处。山口湖已成为五大连池市又一新的大型旅游景区,吸引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度假和观光。
  五大连池市域内的风景名胜众多,宏观上可分为五大连池火山风景区和五大连池市山口湖风景区;具体可分为老黑山、药泉山、龙门山、火烧山、焦得布山、笔架山、格拉球山、三池子、温泊和山口水库十大景区。有“山颠火口、地下森林、格拉球山天池、火烧城堡、仙女宫、水帘洞、水晶宫、白龙洞、龙门石寨、石龙、石海、南北饮泉、山口电站、山口湖水面、石猿山、金龟山、东西炮台山、八戒石、水上人家等100余处景点。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党和国家的关怀重视,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接待能力迅速提高,到这里旅游疗养的人数迅速增多。1987年,有国内游客8万人次,港、澳、台同胞及外宾145人次。20世纪90年代,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条件有了更大改善,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区域旅游同步发展。1990年10月4日,前苏联阿穆尔州旅游团一行30人到五大连池旅游疗养,拉开了五大连池对苏(俄)旅游疗养的帷幕。1990~2000年,仅俄罗斯到五大连池旅游疗养的就达12200人。此间,景区接待了从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匈牙利、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菲律宾、巴西、波兰、新加坡、阿根廷、意大利、乌克兰、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的游客2000余人,接待港、澳、台同胞800余人。2000年,接待国内游客20万人次,是1987年的2.5倍。20世纪80年代初~2002年,五大连池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旅游窗口单位,每年都有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科技界和文艺界的精英到这里考察工作、观光游览。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宋任穷,以及黄华、李德生、张爱萍、李铁映、李贵鲜、吴学谦、钱伟长、宋健、刘澜涛、吴阶平、叶选平、李锡铭、王文元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五大连池视察工作。国家科协主席钱学森、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地方志研究会副会长董一博、中国火山学会会长刘若新、著名地质学家卢衍豪、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吴香良、著名美籍华人靳羽西、台湾著名艺术家凌峰及夫人、国家一级演员于洋和葛存壮、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等80多名经济、文史、文化和其他各界知名人士都曾赴五大连池考察观光。毛泽东的女儿李讷与丈夫王景清、朱德的儿媳赵力平也曾踏上过这方北疆热土。历届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的主要领导都曾先后来五大连池检查工作,考察火山风光。
  五大连池火山矿泉与法国维稀、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世界三大冷泉,常年温度在2~4℃之间,被专家称为是矿泉水中的“茅台”。它在火山深处的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生成时间大于50年,次生水生成时间也不少于20年,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一份厚礼。它可饮可浴,口感独特,强身健体,没有污染,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几十种宏量和微量元素,成为人体治疗因子,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被当地群众誉为“神水”、“仙水”、“圣水”、“药水”。五大连池矿泉水属于重碳酸钙镁型铁质矿泉水和偏硅酸两种,通过岩石缝隙涌出地面,形成多处矿泉。现已发现5个矿泉水带7处大型矿泉和多处矿泉泥。经上百年的疗养医疗实践证明,矿泉水和矿泉泥对上百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在97.6%以上,特别是对皮肤、神经、心血管、消化等系统疾病疗效显著,能够“有病治病、无病延年”。利用矿泉水治病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新期火山爆发至20世纪初为传说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末为经验利用阶段,60年代初至现在为科学利用阶段。现已形成饮、浴、泡、晒、糊、体疗、理疗、针炙、气功等综合矿泉医疗体系。1961年8月,在石龙上建立了五大连池地区第一个矿泉疗养所,1984年疗养院发展到48家,有床位5068张。1998年共有各类疗养院30家,有床位4000余张,院疗和散疗人数31725人次,其中国外疗养员1725人次。2000年,共有疗养院(包括疗养院变宾馆)32家,有国内外疗养员35000人次(包括散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