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乡情
第二节 乡情
一、城关乡
城关乡政府驻地位于城东郊,所属村屯大部分分布在市中心东西两侧。东邻二龙山农场,南邻新发乡、兴隆乡,西邻建设乡,北以讷谟尔河为界与永丰农场相望,土地总面积83平方公里。2000年有居民1115户,3597人,其中男1863人,女1734人。居民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5%,其余为朝鲜、满族等。全乡地处丘陵地带,地势东部较高,西南部较为平坦。气候特征: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6.6℃,最低气温月平均零下26.1℃,年平均气温0℃;年降水量470毫米,≥10℃活动积温2100~2500℃;年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115~120天。土壤以泛滥土、黑土为主,其次为草甸土、沼泽土、暗棕土。城关乡是市区蔬菜供应基地,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粮豆蔬菜、个体工商企业并举的多种经营乡。
1986年,城关乡有耕地面积35447亩。总播种面积34993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30911亩,亩产132公斤,总产量4078吨。粮豆播种面积29926亩,亩产129公斤,总产量3868吨;小麦播种面积12475亩,亩产113公斤,总产量1409吨;玉米播种面积1005亩,亩产230公斤,总产量231吨;大豆播种面积14614亩,亩产138公斤,总产量2017吨;甜菜播种面积515亩,亩产802公斤,总产量413吨。全年造林60亩,育苗19亩,幼林抚育867亩。年末畜禽存栏:黄牛385头,奶牛175头,马241匹,驴16头,生猪1377头,山羊44只,绵羊202只,家禽7013只,家兔307只。当年出栏生猪850头,禽肉产量11120公斤,牛奶产量115吨,绵羊毛产量606公斤,禽蛋产量29900公斤。水产养殖面积300亩,水产品产量35吨。农业机械总动力2664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28台,小型拖拉机125台,联合收割机7台,大中型配套农具81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5台,场上机械10台,畜牧机械11台,胶轮畜力大车416台,胶轮手推车131台。当年机耕面积28829亩,当年机械播种面积20370亩,全乡化肥施用量460吨。向国家交售粮食1282吨,其中小麦439吨,大豆843吨。
1995年,全乡有耕地面积37065亩。总播种面积35070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28170亩,亩产191.3公斤,总产量5390吨;小麦11805亩,亩产225公斤,总产量2656吨;玉米播种面积1545亩,亩产409.7公斤,总产量633吨;薯类900亩,亩产584.5公斤,总产量526吨;大豆13635亩,亩产113公斤,总产量1541吨;甜菜4170亩,亩产1000公斤,总产量4260吨。全年造林面积330亩,零星植树3万株。年末大牲畜存栏:黄牛856头,奶牛379头,马352匹,生猪4953头,山羊75只,绵羊960只,家禽18800只。当年出栏生猪3526头,出售肉牛351头,出售羊506只,生产牛奶623吨。水产养殖面积165亩,水产品产量5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3801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11台,小型拖拉机255台,联合收割机5台,农产品加工机械28台,小型配套农具442台,拖车257台,大中型配套农具54台,电动机28台。当年机耕地面积34995亩,机械播种面积34005亩,机械收割面积12000亩。全乡上缴税金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89元。
2000年,全乡共有耕地面积40030亩。乡党委、乡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在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发挥城乡结合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小区,建有蔬菜大棚面积20万平方米。全乡以实现畜牧业“半壁江山”为目标,按照“抓市场,上加工,带产业,保养殖”的思路,以“奶牛和大鹅养殖”为重点,稳定生猪生产,大搞特色养殖。年末禽畜存栏:大牲畜1157头,生猪3186头,羊2865只,家禽28715只。全乡有企业5家,其中乡级3家,村级2家。主要产品有红砖、卫生筷、面粉、食用油等。年产值2339万元,上缴税金20万元,利润131.4万元。有个体工商户240户,从业人员1200人,实现产值1300万元,营业额1850万元。全乡农田水利建设投工3.8万个,完成土方量9.8万立方米。乡村建设以乡村环境和道路为重点,全年共组织劳动力8000人次,机动车790台,整修乡路10000延长米,铺装砂石5000立方米,村内路面使用砂石9000立方米,清理边沟5.5万延长米。全乡重新规划居民的建房,新增砖瓦房2090平方米,改造村办公室1000平方米。村屯绿化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78%,电话入户率38%,自来水入户率95%。
全乡有中小学6所,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20人,有中小学教师152人。初中生考入重点高中12人,中专2人。合心村在邵逸夫捐资15万元的基础上,又投资10万元,新建校舍640平方米;投入资金7.4万元,购置微机21台;投资1.3万元,建铁栅栏400延长米。
有乡级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21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担负全乡人民的预防、保健及医疗工作。卫生院设有中医科、肛肠科、皮肤病科、药房、注射室、病房等科室。有病房3间,病床8张,年门诊量1.5万人次。有村级卫生所9个,村级医生10人,卫生员15人,接生员2人,年门诊量1.2万人次。全乡人口出生率5.47‰,计划生育率100%。全乡已婚育龄妇女1820人,综合节育率达到95%。一孩育龄妇女,占应复查总数的96%。
2000年,城关乡各项经济目标都得到圆满实现。工农业收入3070.9万元,畜牧业产值328万元,个体私营收入18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17元。乡党委非常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在制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的基础上,坚持经常开展乡村干部警示教育活动,提高党政干部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消除了为政不廉和以权谋私的现象,彻底扭转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等现象,被市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
二、双泉乡
双泉乡位于市域西部,乡政府驻地双龙泉屯在五大连池城北9公里处。地理坐标东经126°11′,北纬48°35′。乡境东、南邻永丰农场,西与团结乡接壤,北靠五大连池镇,总面积170平方公里。全乡总户数3060户,总人口13279人,其中男6883人,女6396人。人口中多数为汉族,回、满、达斡尔、朝鲜等民族仅占5%。乡下属10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该乡地势东部较高,属火山熔岩台地,乱石隐匿;西部较平坦,土质松软。气候特征: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6.6℃,最低气温月平均零下26.1℃,≥10℃活动积温2100~2500℃,年降水470毫米,年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115~120天。土壤以暗棕土、黑土为主,其次为草甸土、沼泽土、泛滥土、石质土。双泉乡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同时也是通往驰名中外的疗养胜地——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路。双泉乡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发源于五大连池的石龙河,由北斜向西南流经境内,最后汇入讷谟尔河,全长2.5公里。1985年开始兴建的以石龙河为水源的石龙灌区,引水干渠17.6公里,引水支渠49.8公里,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达2.2万亩。
1986年,全乡有耕地面积97698亩。总播种面积83774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78537亩,亩产132公斤,总产量10366.88吨;粮豆播种面积75987亩,亩产131公斤,总产量9978吨;小麦播种面积27727亩,亩产89公斤,总产量2461吨;玉米播种面积4571亩,亩产187公斤,总产量855吨;甜菜播种面积1510亩,亩产839公斤,总产量1267吨。当年造林面积124亩,育苗面积189亩,幼林抚育面积1800亩。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953头,奶牛51头,马666匹,驴3头,生猪3291头,山羊25只,绵羊1344只,家禽16016只,家兔1369只。当年出栏生猪1263头,禽肉产量13465公斤,牛奶产量12吨,绵羊毛产量4042公斤,禽蛋产量64064公斤。水产品养殖面积1180亩,水产品产量120吨。同年,农业机械总动力56088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65台,小型拖拉机315台,联合收割机9台,机动收割机4台,大中型配套农具327台,小型配套农具385台,场上机械22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7台,畜牧机械14台。当年机耕面积52782亩,机械播种面积44462亩,化肥施用量615吨,机械收割面积22150亩。1986年向国家交售粮食7400吨,其中小麦1840吨,大豆5560吨。
1995年,全乡有耕地面积94530亩。总播种面积87015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82410亩,亩产214.3公斤,总产量17659吨;水稻播种面积3405亩,亩产450公斤,总产量1532吨;小麦播种面积28995亩,亩产227公斤,总产量6582吨;玉米7005亩,亩产410公斤,总产量2872吨;谷子1005亩,亩产120.4公斤,总产量121吨;薯类1995亩,亩产387公斤,总产量771吨;大豆39000亩,亩产145公斤,总产量5655吨。甜菜3495亩,亩产1300公斤,总产量4544吨。全年造林面积885亩,零星植树51000株。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853头,奶牛195头,马534匹,生猪8047头,山羊43只,绵羊1269只,家禽60100只。当年出栏生猪3037头,出售肉牛356头,出售羊280只,牛奶产量331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410亩,水产品产量42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8876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51台,小型拖拉机623台,联合收割机10台,农产品加工机械130台,电动机127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17台,小型配套农具653台,大拖车33台,小拖车623台。当年机耕地面积85005亩,机械播种面积69000亩,机械收割面积34005亩。上缴税金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9元,向国家交售粮食3787吨。
2000年,全乡共有耕地97010亩。乡党委、乡政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主要发展优质麦、矿泉稻、芽豆及庭院经济。全乡已建成矿泉稻生产基地一处,面积17000亩,包括双泉等7个水稻专业村。工农业总产值5192.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790.5万元,畜牧业收入538万元,乡镇企业收入1887.9万元。由于受夏季干旱,秋季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乡一部分小麦、大豆受灾,造成减产。
2000年,全乡共有乡镇企业28家,其中乡级7家,村级21家。主要产品有矿泉水、面粉、食用油等。全年总产值1942.8万元,年利润85.9万元,上缴税金17.2万元。全乡有个体商业网点25家,农贸集市2处(双泉、向阳),集市成交额每集均在2万元以上。有个体私营企业140户,营业总收入1323.8万元。
双泉乡有广阔的草原及水面,畜牧业和水产养殖规模较大。2000年末畜禽存栏为:黄牛2790头,生猪5961头,羊3677只,家禽40444只。
2000年乡财政收入131万元,支出131万元,达到收支平衡。农民人均收入2128元,比1995年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5%。
全乡以村屯道路整修为重点,大力改善村屯环境卫生,全年共整修村屯道路110多条,56000延长米,各村的主次干道全部实现沙石化。新建、翻建住房30栋,面积3120平方米。
设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10个,各类医务人员23名。计划生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农村一孩率80%,宣传教育率100%,节育率100%,计划生育药具发放率100%。
全乡有中小学校11所,6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0人。200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了100%;小学毕业升初中入学率和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97%和97.9%;初中毕业升高中升学率为18%。中小学规范化建设比例100%,乡中学有校舍面积20000平方米,全部实现了砖瓦化。
三、团结乡
团结乡位于市域西部,乡政府驻地永安屯,距五大连池市中心25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6°1′,北纬48°35′。乡境东邻双泉乡,南以讷谟尔河为界与建设、和平、太平三个乡隔河相望,西与讷河县接壤,北靠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20平方公里。总户数4067户,总人口18419人,其中男9463人,女8956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6%,其余为蒙古、满、回等少数民族,乡下辖8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该乡地势北高南低,均属丘陵地带。气候特征: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6.9℃,最低气温月平均零下26.1℃,≥10℃活动积温2100~2500℃;年降水量470毫米,年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115~120天。土壤以暗棕土、黑土为主,其次为泛滥土、草甸土、石质土。农作物以小麦、大豆、水稻为主,谷子、玉米次之。团结村烟叶很有名,红花儿基烟叶在黑龙江省北部一带十分畅销。
1986年,团结乡有耕地109117亩。总播种面积106570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104464亩,亩产154公斤,总产量16121吨;粮豆播种面积101828亩,亩产152公斤,总产量15488吨;小麦播种面积34275亩,亩产109公斤,总产量2725吨;玉米9581亩,亩产287公斤,总产量2749吨;大豆播种面积47073亩,亩产158公斤,总产量7430吨。甜菜131亩,亩产763公斤,总产量100吨。当年造林面积760亩,育苗面积187亩,幼林抚育面积7919亩。年末畜禽存栏:黄牛2212头,奶牛1头,马1326匹,驴9头,生猪5320头,山羊141只,绵羊1273只,家禽22556只,家兔708只。当年出栏生猪2358头,猪肉产量236吨,禽肉产量18255公斤,绵羊毛产量3819公斤,禽蛋产量90224公斤,水产养殖面积2600亩,水产品产量116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5236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63台,小型拖拉机250台,联合收割机10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60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6台,畜牧机械30台,胶轮畜力大车1200台,胶轮手推车120台。1986年机耕面积59916亩,机械播种面积35983亩,机械收割面积11750亩,化肥施用量905吨。全年向国家交售粮食7739吨,其中小麦2300吨,大豆5351吨。
1995年,团结乡有耕地106875亩。总播种面积106845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101500亩,亩产218.3公斤,总产量22154吨;水稻播种面积10020亩。亩产450公斤,总产量4509吨;小麦播种面积9271亩,亩产410公斤,总产量3801吨;薯类播种面积3090亩,亩产166.6公斤,总产量515吨;大豆播种面积53175亩,亩产145.7公斤,总产量7750吨;甜菜播种面积4500亩,亩产1000公斤。全年造林4380亩,零星植树5.6万株。年末畜禽存栏:黄牛2372头。奶牛149头,马1149匹,驴15头,生猪7780头,绵羊3924头,家禽43700只。当年出栏肥猪5404头,出售肉牛459头,出售羊1177只,肉类产量548吨,牛奶产量304吨。水产养殖面积2152.5亩,水产品产量65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9608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30台,小型拖拉机639台,联合收割机8台,农产品加工机械94台,电动机94台,大型配套农具102台,小型配套农具901台,拖车645台。当年机耕地面积100005亩,机械播种面积79005亩,机械收割面积25005亩,化肥施用量1100吨。上缴税金109万元,向国家交售粮食5402吨,人均收入1897元。
2000年,团结乡共有耕地面积12.1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万亩,旱田面积11.12万亩。乡党委乡政府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狠抓粮食单产突破的同时,结合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生产。继续以“三永灌区”为重点,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全乡维修干支渠道12万延长米,挖排水渠6条7500延长米,修各种桥涵闸140座,累计完成土石方31.58万立方米,“三永灌区”为水稻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全乡粮豆薯总产为1.89万吨,农业总收入6100万元,人均收入2200元。畜牧业生产以发展瘦肉型猪、肉牛和大鹅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牧业。全乡已发展小康型养殖大户150户,年末畜禽存栏为:黄牛2500头,生猪7500头,羊4300只,家禽4万只,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全乡有企业175家,主要生产面粉、红砖、豆油、农机具等,完成税金12万元,年总产值1200万元。乡供销社通过实行职工内部租赁,按面积计算承包金额,变国有为民营,实现了扭亏增盈。全乡有4个村成立了农贸大集,其中团结村星期三大集成交额在7万元以上。乡财政总收入254万元,总支出254万元,做到收支平衡。团结乡营业所全年发放贷款85万元,回收陈欠23万元,全年储蓄存额309万元。乡信用社全年发放贷款188万元,回收陈欠20万元,全年储蓄存款额382万元。
全乡共投入人工8000人次,车辆5000台次,整修公路38.5公里,完成土石方18万立方米。每日途经乡境的往返客车18台次,个体出租车30台次。全乡安装程控电话1200部。在乡村建设中,清理边沟8.6万延长米,村内路面使用砂石8000立方米。全乡重新规划了居民建房,确定了不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准建房的原则。全乡新建砖瓦结构房屋40栋,面积5000平方米。
全乡有中小学校11所,共8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50人,有中小学教师209人。初中毕业生考入重点高中14人,中专12人,师范6人。
乡卫生院1所,有医护人员22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卫生院设有门诊、药房、注射室、病房、X光室、住院处,有病床10张,年门诊量2.5万人次。2000年全乡计划生育率同比增长2.8%,宣传教育普及率100%,查环率97%,生殖保健建卡率和普查率分别为90%和85%。对一孩育龄妇女进行节育措施复查2000例,占应复查总数的100%。
四、太平乡
太平乡位于市域西南部,乡政府驻地太平屯,距市中心3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2′,北纬48°26′。乡境东与和平镇接壤,南与华山劳改农场为邻,西至克山县界,北以讷谟尔河为界与团结乡隔河相望,土地总面积152平方公里。2000年总户数5063户,总人口16805人,其中男8585人,女8220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7%,其余为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下属10个村,21个自然屯。该乡属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6.6℃,最低气温月平均26.1℃,年均温0℃,≥10℃活动积温2500℃,年降水量500毫米,年日照量2700小时,无霜期115~120天。土壤以黑土、暗棕土为主,依次为草甸土、沼泽土、泛滥土。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其次为马铃薯、玉米、水稻。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和乡镇企业辅之,是五大连池市重要的麦、豆生产基地之一。
1986年,太平乡有耕地面积118477亩,总播种面积117021亩。粮豆薯播种面积115585亩,亩产146公斤,总产量16875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4271亩,亩产113公斤,总产量3889吨;大豆播种面积59909亩,亩产156公斤,总产量9342吨。造林面积604亩,育苗面积17亩,幼林抚育面积4676亩。年末畜禽存栏数:牛1277头,马1012匹,驴8头,生猪3933头,山羊131只,绵羊1587只,家禽17593只,家兔176只。当年出栏生猪2221头,猪肉产量220吨,禽肉产量19096公斤,绵羊毛产量4734公斤,禽蛋产量71812公斤。水产养殖面积570亩,水户产量15吨。农业机械总动力6379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56台,小型拖拉机307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95台,小型配套农具52台,场上机械34台,农产品加工机械82台,畜牧机械73台,胶轮畜力大车1890台,胶轮手推车80台。当年实际机耕面积54010亩,机械播种面积41720亩,化肥施用量676吨。全乡向国家交售粮食8444吨,农民人均收入482元。
1995年,全乡有耕地113175亩,总播种面积113175亩。粮豆薯播种面积107535亩,亩产201公斤,总产量22511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3635亩,亩产215公斤,总产量9382吨;大豆播种面积44460亩,亩产130公斤,总产量5780吨。玉米播种面积426亩,总产量5133吨。全年造林540亩,人工成林抚育45亩,零星植树5.8万株。畜禽年末存栏:黄牛1046头,奶牛13头,马731匹,生猪8250头,山羊158只,绵羊1871只,家禽34000只。当年出栏肥猪9288头,肉牛262头,羊2315只,牛奶产量44吨,蚕茧产量3100公斤。水产养殖面积45亩,水产品产量7吨。农业机械总动力6853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32台,小型拖拉机307台,联合收割机2台,农产品加工机械161台,电动机131台,小型配套农具542台,拖车314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64台。当年机耕地面积100995亩,机械播种面积90000亩。上缴税金1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22元。向国家交售粮食5365吨。
2000年,乡党委、乡政府调整种植业结构,继续增加市场面广、经济效益好的作物种植面积。种植优质麦35000亩、黑小豆500亩、日本圆葱50亩、水稻2800亩、玉米1500亩、马铃薯15000亩、大豆76500亩、月苋草300亩。全乡粮豆薯总产量20612吨。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在全乡各村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活动309次,受训人数6000人次。实现优质麦模式化栽培32000亩,大豆“垅三”栽培76500亩,玉米双覆、大双植1500亩,水稻旱育稀植3000亩,芽豆2500亩,配方施肥14000亩。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工14000个,完成土方300000立方米,全乡受益面积4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亩。全乡饲养生猪13500头,饲养大鹅16000只,山绵羊存栏3013只,鸡鸭存栏40000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养牛专业户5户。全乡有乡村企业12家,私营企业350家。总营业收入1445.8万元,上缴税金12.8万元,净利润7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25.5%和3.1%。
2000年,在乡村建设中,修乡村路29000延长米、巷道9000延长米,总投工268438个,出车2913辆,投入沙石32000立方米。这项工作获全市道路整修工作第二名。庆民村被评为五大连池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太平村被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村。
党建及干部培养工作取得成效,全面调整了村级领导班子,发展新党员1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34人,培养副科级后备干部12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7人,查处违纪案件4起。
五、四平乡
四平乡位于五大连池市西南部,乡政府驻地腰四平距五大连池市中心23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9′,北纬48°26′。乡境东至建设乡,南邻华山农场,西靠太平乡,北与和平镇接壤,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总户数3322户,总人口10548人,其中男5381人,女5167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7%,其余为回族、满族等。乡政府辖10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该乡地势南高北低,属丘陵地带。气温最高月平均零上26.6℃,最低月平均零下26.1℃,年均温0℃。≥10℃活动积温2100~2500℃,年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115~120天。土壤以黑土为主,其次为暗棕土、草甸土、沼泽土。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亚麻、甜菜为主。
1986年,全乡耕地面积92279亩。总播种面积89794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86200亩,亩产134公斤,总产量11567吨;粮豆播种面积84000亩,亩产131公斤,总产量11043吨;小麦播种面积33800亩,亩产117公斤,总产量3970吨;玉米播种面积2650亩,亩产224公斤,总产量593吨;大豆播种面积40309亩,亩产143公斤,总产量5770吨;甜菜播种面积555亩,亩产886公斤,总产量492吨。当年造林面积105亩,育苗面积99亩,幼林抚育面积100亩。年末畜禽存栏:黄牛1126头,奶牛16头,马634匹,驴4头,生猪2798头,羊1049只,家禽23120只,家兔70只。当年出栏生猪1802头,猪肉产量180吨,禽肉产量12450公斤,牛奶产量20吨,绵羊毛产量2829公斤,禽蛋产量92480公斤。水产品养殖面积190亩,水产品产量9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4948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73台,小型拖拉机137台,联合收割机9台,机动收割机3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89台,小型配套农具13台,场上机械18台,农产品加工机械54台,畜牧机械23台,胶轮畜力大车227台,胶轮手推车46台。当年机耕地面积74144亩,机械播种面积47920亩,机械收割面积4365亩,化肥施用量741吨。1986年向国家交售粮食4993吨,其中小麦2070吨,大豆2923吨。农民人均收入468.4元。
1995年,全乡耕地面积89505亩。总播种面积89490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85155亩,亩产185公斤,总产量15761吨;小麦30015亩,亩产216公斤,总产量6483吨;玉米播种面积5940亩,亩产409.9公斤,总产量2435吨;薯类播种面积2415亩,亩产210.7公斤,总产量509吨;大豆播种面积46650亩,亩产135公斤,总产量6298吨;甜菜播种面积4020亩,亩产1506公斤,总产量6053吨。当年造林495亩,零星植树5万株。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1652头,马410匹,生猪4444头,绵羊2262只,家禽60800只。当年出栏肥猪2160头,出栏肉牛185头,出售羊320只,牛奶产量6吨。水产品养殖面积111亩,水产品产量3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4793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42台,小型拖拉机218台,联合收割机6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3台,电动机31台,大型配套农具109台,小型配套农具272台,拖车240台。当年机耕地面积75000亩,机械播种面积85995亩,机械收割面积28005亩,化肥施用量1167吨。国家税收71万元,向国家交售粮食4754吨,农民人均收入2032元。
2000年12月~2001年3月,按照《黑龙江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五大连池市撤销四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和平镇管辖。
六、建设乡
建设乡位于市域西部,乡政府驻地距五大连池市中心9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6°3′,北纬48°30′,乡境东邻青山镇和城关乡。南靠华山农场,西与和平、四平相接。北以讷谟尔河为界和团结乡隔河相望,总面积131平方公里。居民4003户,总人口12498人,其中男6483人,女6015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8%,其余为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乡下辖10个行政村,22个自然屯。该乡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漫岗地形,东部较低而平坦。气温最高月平均零上26.6℃,最低月平均零下26.1℃,年均气温0℃。年降水量500毫米,≥10℃活动积温2100~2500℃;年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115~120天。土壤以黑土为主,其次为泛滥土、暗棕土、沼泽土、草甸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该乡是五大连池市主要麦豆产区之一。
1986年,建设乡有耕地面积107825亩。总播种面积102463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96647亩,亩产135公斤,总产量13022吨;粮豆播种面积93856亩,亩产134公斤,总产量12584吨;小麦播种面积43666亩,亩产126公斤,总产量5517吨;玉米播种面积4347亩,亩产217公斤,总产量943吨;大豆播种面积36350亩,亩产130公斤,总产量4726吨;甜菜播种面积1768亩,亩产1066公斤,总产量1886吨。当年造林面积658亩,育苗面积6亩,幼林抚育面积760亩。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871头,奶牛29头,马691匹,驴5头,生猪4560头,羊817只,家禽29042只,家兔140只。当年出栏肉猪2035头,禽肉产量13580公斤,牛奶产量30吨,绵羊毛产量2295公斤。水产养殖面积1040亩,水产品产量30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6580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95台,小型拖拉机179台,联合收割机8台,大中型配套农具244台,小型配套农具10台,场上机械27台,农产品加工机械59台,畜牧机械62台。当年机械耕种面积76541亩,机械播种面积52240亩,机械收割面积5600亩,化肥施用量1197吨。向国家交售粮食6003吨,其中小麦2152吨、大豆3841吨。农民人均收入483.5元。
1995年,建设乡有耕地97035亩。总播种面积95115亩,其中:粮豆薯总播种面积90120亩,亩产177.3公斤,总产量15978吨;水稻播种面积6000亩,亩产437.2公斤,总产量2623吨;小麦播种面积21000亩,亩产200公斤,总产量4200吨;玉米播种面积5250亩,亩产400公斤,总产量2100吨;大豆播种面积54615亩,亩产120公斤,总产量6554吨;甜菜播种面积3990亩,亩产1600公斤,总产量6384吨。当年造林465亩,零星植树6万株。畜禽年末存栏数:黄牛1759头,奶牛52头,马622匹,生猪8253头,绵羊1389只,家禽6.41万只。当年出栏肥猪5000头,出售肉牛450头,出售羊380只,肉类总产量431吨,牛奶产量34吨。水产养殖面积345亩,水产品产量10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4611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45台,小型拖拉机261台,联合收割机2台,农产品加工机械18台,电动机18台,拖车282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24台,小型配套农具382台。当年机耕面积94995亩,机械播种面积88005亩,机械收割面积28995亩,化肥施用量1200吨。全乡上缴税金84万元,向国家交售粮食3503吨,人均收入1469元。
2000年,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0.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2万亩,旱田面积9.6万亩。乡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全乡粮豆薯总产达到2.3万吨,已建成良种繁育、优质大豆、优质水稻、冬季蔬菜生产及经济作物示范五大基地。全乡农业总收入4300万元,人均收入2144元。乡政府提出科技兴牧,推广糖化饲料养猪育牛技术,年出栏优良仔猪2000头,改良黄牛100头。全乡有养殖专业大户140户,有3个村成为养殖专业化村。全乡有乡级企业3家,村级5家,个体140家。主要产品有矿泉水、浓缩和粉状磷脂、红砖、红土、砂石、精制免洗大米、豆油等。年实现收入880万元,利润41万元,税金9万元。有个体商业网点37户,农贸大集5处。全年乡财政总收入294万元,总支出294万元,做到收支平衡。建设信用社全年发放贷款380万元,回收陈欠5万元。全乡储蓄存款额362万元。有3个村吃上了自来水,6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新建砖瓦房67栋,面积达7200平方米。修过水桥260个,清边沟2.5万延长米,维修道路用砂石22万立方米。全乡有中小学校10所,52个教学班,在校生1550人,有中小学教师168名。初中毕业考入重点高中9人,师范4人,中专5人。乡卫生院有医护人员21人,其中主治医师7人。卫生院设有门诊、病房、注射室、药房、化验室、心电、B超等科室。并设有住院处,有病房2间,病床8张,年门诊量5500人次。村级卫生所9个,村级医生9人,卫生员14人,年门诊量4000人次。全乡人口出生率11.1‰,计划生育率98.7%,综合节育率92%,晚婚率38%,连续5年被市里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乡。
七、新发乡
新发乡位于市域南部,乡政府驻地新发屯,距市中心9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6°12′,北纬48°27′,乡境东邻花园农场,南与北安市交界,西与华山农场接壤,北至市区。土地总面积124.8平方公里。2000年居民总人数4172户,12389人,其中男6431人,女5958人。居民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4%,其余为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全乡辖8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该乡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6.6℃,最低月平均零下26.1℃,年均气温0℃。年降水量470毫米,≥10℃活动积温2100~2500℃,年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115~120天。土壤以黑土、暗棕土为主,其次为沼泽土、草甸土。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该乡是五大连池市以麦、豆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1986年,新发乡有耕地面积90205亩,总播种面积89929亩。粮豆薯播种面积80060亩,亩产149公斤,总产量11901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7700亩,亩产125公斤,总产量4710吨;大豆播种面积26900亩,亩产142公斤,总产量3829吨。造林377亩,育苗面积87亩,幼林抚育面积374亩。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1303头,奶牛270头,马688匹,生猪3288头,山羊163只,绵羊7101只,家禽22409只。当年出栏肉猪1788头,猪肉产量179吨,禽肉产量11280公斤,牛奶产量256吨,绵羊毛产量2130公斤,禽蛋产量89636公斤。水产养殖600亩,水产产量40吨。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96台,小型拖拉机116台,联合收割机19台,机动收割机14台,大中型配套农具221台,小型配套农具38台,场上机械60台,农产品加工机械130台,畜牧机械53台,胶轮畜力大车850台,胶轮手推车85台。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74223亩,当年机械播种面积51433亩,化肥施用量528吨。
1995年,全乡有耕地88890亩,总播种面积88890亩。粮豆薯播种面积81900亩,亩产184.3公斤,总产量15094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865亩,亩产226公斤,总产量5393吨;大豆播种面积45480亩,亩产110公斤,总产量5000吨。玉米播种面积9660亩,亩产410公斤,总产量3961吨。甜菜播种面积2850亩,亩产1498.6公斤,总产量4271吨。年造林360亩,人工成林抚育113亩,零星植树5.9万株。畜禽年末存栏:黄牛1719头,奶牛227头,马727匹,生猪5413头,山羊186只,绵羊1595只,家禽49600只。当年出栏生猪6050头,肉牛153头,羊437只。肉类总产量670吨,牛奶产量410吨。水产养殖面积2910亩,水产品产量87吨。农业机械总动力5797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35台,小型拖拉机265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3台,电动机30台,联合收割机9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31台,小型配套农具545台,拖车268台。当年机械播种面积83700亩,机械收割面积24000亩,化肥施用量1399吨。全乡总收入3998万元,总费用1618万元,国家税收90万元,人均收入1817元。向国家交售粮食3155吨。
2000年,全乡耕地面积达到105000亩,乡党委、乡政府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建立蔬菜生产基地,棚室面积达16200平方米,产量4600吨,供应城市蔬菜量达产量的三分之一。全乡粮豆薯产量达2.06万吨,农业总产值3391万元,人均收入2180元。年内投资12万元,增加农业基础建设。畜牧业有较大发展,乡政府提出了强牧兴乡的发展原则,建立了肉鸡、蛋鸡、种鸡生产基地。年出栏肉鸡2万只,产鲜蛋90吨,繁育种鸡2000只,改良黄牛210头。全乡畜禽存栏均高于历史最好水平,牛1540头,马220匹,猪3470头,羊1560只,家禽21400只。全乡有企业248个,主要产品有烟花、面粉、豆油、红砖等,年总产值1472万元,年利润50万元,上缴税金128万元。
2000年,贯穿于全乡南北的北五白色路面二级公路正式开通后,每日往返乡内的客车45台次,个体出租车19台次。全乡安装电话180部。全乡有中小学9所,6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人,中小学教师170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计35人。乡卫生院有医护人员15人,其中主治医师4人。卫生院设有门诊、药房、注射室、妇幼保健站,有病床63张。年门诊量4000人次。村级卫生所8个,有医生8人,卫生员8人,年门诊量3000人次。全乡人口出生率8.83‰,计划生育率98%。已婚育龄妇女3010人,综合节育率达到93.82%。全年收缴计划外生育罚款4.7万元,对一孩育龄妇女进行节育措施复查1365例,占应复查总数的96%。全乡共投资110万元,出动民工35700人,车工20500台次,铺砂石路用料34850立方米,植树4.7万株,维修新建厕所、灰仓330个,修桥涵560座,新建砖瓦结构住房52栋,面积5400平方米。乡派出所共有干警5人,专职联防队员6人,司法干部2人。全年发生刑事案件5起,治安案件6起,结案率100%。新发乡司法所受理案件51起,结案51起,结案率100%。乡团委下设8个团支部,共有团员210名,占青年总数的19%。有村妇代会8个,妇代会委员40人。全乡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受教育人员达到5800人次。
八、兴隆乡
兴隆乡位于市域南部,乡政府驻地在市中心东南16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6°17′,北纬48°25′,乡境东与凤凰山农场接壤,南至北安市界,西与新发乡、花园农场相邻,北和城关乡相邻,总面积98平方公里。居民2896户,总人口9014人,其中男4705人,女4309人。居民中汉族占96%,其余为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乡下辖8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该乡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属丘陵地带,西部有少部分平坦地。气候特征: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6℃,最低气温月平均零下26.1℃,年均气温0℃。年降水量470毫米,≥10℃活动积温2100~2500℃,年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115~120天。土壤以黑土为主,其次为草甸土、沼泽土。
1986年,兴隆乡有耕地77276亩,总播种面积74120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64814亩,亩产151公斤,总产量9808吨;粮豆播种面积61314亩,亩产144公斤,总产量8819吨;小麦播种面积29415亩,亩产123公斤,总产量3607吨;玉米播种面积5000亩,亩产239公斤,总产量1195吨;谷子4000亩,亩产158公斤,总产量632吨;大豆播种面积21399亩,亩产144公斤,总产量3071吨;薯类播种面积3500亩,亩产283公斤,总产量989吨;甜菜播种面积2632亩,亩产64公斤,总产量169吨。当年造林面积970亩,育苗面积85亩,幼林抚育面积7208亩。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931头,奶牛904头,马949匹,生猪1829头,羊710只,家禽13735只。当年出栏肉猪1511头,出栏肉牛45头,出栏羊150只,禽肉产量9165公斤,牛奶产量1964吨,绵羊毛产量1953公斤,禽蛋产量54940公斤。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4925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50台,小型拖拉机83台,联合收割机7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80台,小型配套农具7台,拖车111台,场上机械35台,农产品加工机械61台,畜牧机械20台。当年机耕地面积53210亩,机械播种面积40840亩,机械收割面积6600亩,化肥施用量465吨。上缴税金25万元,向国家交售粮食5277吨,农民人均收入531.5元。
1995年,全乡有耕地面积75105亩。总播种面积72075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67995亩,亩产203公斤,总产量13821吨;小麦播种面积31005亩,亩产205公斤,总产量6356吨;玉米播种面积10995亩,亩产410公斤,总产量4508吨;大豆播种面积23670亩,亩产105公斤,总产量2485吨;甜菜播种面积3495亩,亩产1533.3公斤,总产量5359吨。当年造林195亩,零星植树4万株。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726头,奶牛383头,马810匹,生猪4790头,山羊276只,绵羊4299只,家禽40400只。当年出栏肥猪3421头,出栏肉牛169头,出栏羊1100只,肉类产量277吨,牛奶产量651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5851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33台,小型拖拉机246台,联合收割机21台,农产品加工机械28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19台,小型配套农具402台,拖车257台。当年机耕地面积75000亩,机械播种面积69000亩,机械收割面积31005亩,化肥施用量619吨。上缴税金70万元,向国家交售粮食2740吨,农民人均收入1770元。
2000年,全乡总播种面积为78690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000亩,大豆播种面积40200亩,玉米播种面积22815亩,白小豆面积3250亩,油豆角面积1120亩,面积比重大幅度提高。
九、讷谟尔乡
讷谟尔乡位于五大连池市域南部,乡政府驻地讷谟尔村在城区东北41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6°34′,北纬48°34′,乡境东、南、西三面与二龙山农场接壤,北以讷谟尔河为界与引龙河农场相邻,总面积88.5平方公里。居民1775户,总人口5702人,其中男2964人,女2818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5%,其余为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乡下辖8个行政村,10个自然屯。
该乡地势南高北低,多属丘陵地带。气候特征: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6.6℃,最低气温月平均零下26.1℃。≥10℃活动积温1800~2000℃,年降水量500~550毫米,无霜期100~110天。土壤以泛滥土为主,其次为黑土、沼泽土、草甸土。
1986年,全乡有耕地31397亩。总播种面积30798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22623亩,亩产146公斤,总产量3308吨;粮豆播种面积20918亩,亩产136公斤,总产量2837吨;小麦播种面积13000亩,亩产126公斤,总产量1634吨;玉米播种面积478亩,亩产195公斤,总产量93吨;大豆播种面积5662亩,亩产147公斤,总产量835吨;甜菜播种面积8012亩,亩产1060公斤,总产量8489吨。当年造林面积343亩,育苗面积220亩,幼林抚育面积2470亩。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619头,奶牛31头,马301匹,驴7头,生猪1586头,羊1308只,家禽8469只,家兔76只。当年出栏肉猪1156头,猪肉产量116吨,禽肉产量6230公斤,绵羊毛产量3720公斤,禽蛋产量33876公斤。水产品养殖面积150亩,水产品产量240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2913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47台,小型拖拉机168台,联合收割机3台,大中型配套农具75台,小型配套农具5台,场上机械9台,农产品加工机械26台,畜牧机械8台,胶轮畜力大车90台,胶轮手推车220台。当年机耕地面积22679亩,机械播种面积15550亩,机械收割面积1462亩,化肥施用量261吨。全乡向国家交售粮食1413吨,其中小麦885吨,大豆528吨。上缴税金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6.9元。
1995年,全乡共有耕地31725亩,总播种面积31725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27285亩,亩产198.3公斤,总产量5412吨;小麦播种面积14400亩,亩产225公斤,总产量3240吨;玉米播种面积1290亩,亩产400公斤,总产量516吨;薯类播种面积1500亩,亩产220公斤,总产量330吨,大豆播种面积9195亩,亩产130公斤,总产量1195吨;甜菜播种面积4020亩,亩产1498公斤,总产量6021吨。当年造林面积45亩,零星植树2.3万株。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1653头,奶牛473头,马515匹,生猪4182头,绵羊4698只,家禽42300只。当年出栏肥猪2545头,出售肉牛356头,出售羊1133只,肉类产量291吨,牛奶产量620吨。水产养殖面积3195亩,水产品产量95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4424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31台,小型拖拉机230台,联合收割机6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6台,电动机35台,大中型配套农具98台,小型配套农具324台,拖车268台。当年机耕地面积31995亩,机械播种面积30615亩,机械收割面积15000亩,化肥施用量586吨。上缴税金33万元,向国家交售粮食890吨。农民人均收入1725元。
2000年12月~2001年3月,按照《黑龙江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意见》,撤销讷谟尔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龙镇管辖。
十、朝阳乡
朝阳乡位于市域北部,乡政府驻地朝阳村距市中心5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6°23′,北纬48°58′,乡境东与种畜场相接,南至引龙河农场界,西与尾山七星泡农场接壤,北以科洛河为界与嫩江县麦海乡隔河相望,总面积674平方公里。居民2552户,总人口8976人,其中男4667人,女4309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9%.其余为满、鄂伦春等民族。乡下辖14个村,15个自然屯。该乡地处山区,森林茂密,草原辽阔,地势属低山丘陵地带。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5℃,最低气温月平均零下27℃。≥10℃活动积温1600~1800℃,年日照2450~2700小时。年降水580毫米,无霜期80~100天。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其次为泛滥土、黑土、沼泽土、草甸土。境内耕地面积逐年增多,但林地、牧草地相对较多,为林业和牧业生产打下基础。朝阳山区有着光荣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后方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过巨大贡献。
1986年,朝阳乡有耕地面积78977亩,总播种面积59790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59475亩,亩产106公斤,总产量6306吨;粮豆播种面积58475亩,亩产105公斤,总产量6118吨;小麦播种面积22350亩,亩产81公斤,总产量1811吨;玉米播种面积500亩,亩产140公斤,总产量70吨;大豆播种面积28778亩,亩产118公斤,总产量3395吨。全年造林面积175亩,育苗面积8亩,幼林抚育面积250亩。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1947头,奶牛8头,驴12头,马365匹,生猪2223头,羊287只,家禽19840只,家兔100只。当年出栏生猪909头,禽肉产量5845公斤,绵羊毛产量231公斤,禽蛋产量79630公斤。水产养殖面积50亩,水产品产量10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4996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62台,小型拖拉机113台,联合收割机22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67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2台。当年机耕面积38145亩,机械播种面积27400亩,机械收割面积10745亩,化肥施用量230吨。向国家交售粮食2737吨,其中小麦501吨,大豆2236吨。
1995年,全乡耕地面积72570亩。总播种面积69255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63885亩,亩产129.8公斤,总产量8292吨;小麦播种面积19995亩,亩产180公斤,总产量8292吨;玉米播种面积990亩,亩产400公斤,总产量396吨;薯类4515亩,亩产150公斤,总产量677吨;大豆播种面积38385亩,亩产94.3公斤,总产量677吨;甜菜播种面积4500亩,亩产800公斤,总产量3600吨;蔬菜播种面积345亩,亩产800公斤,总产量276吨。当年造林4785亩,零星植树38000株。畜禽年末存栏:黄牛2004头,马568匹,生猪3369头,山羊310只,绵羊458只,家禽20800只。当年出栏肥猪3012头,出售肉牛271头,出售羊241只。农业机械总动力6977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32台,小型拖拉机424台,联合收割机10台,农产品加工机械28台,小型配套农具404台,拖车394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28台。当年机耕地面积55995亩,机械播种面积50595亩,机械收割面积16995亩,向国家交售粮食1665吨,上缴税金7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63元。
2000年,全乡有耕地89892亩,草原10万亩(已开发利用5万亩),水面9万亩,河流5条。乡党委、乡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步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有经济作物种植村4个,其中1个甜菜专业村,3个芸豆专业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0%。畜禽年末存栏:黄牛3161头,比1986年增长了62%;羊6086只,比1986年增长了20余倍;生猪15160头,比1986年增长了近6倍;家禽79400只,比1986年增长了3倍。粮食产量达1.6万吨,农民人均收入2400元。全乡有乡镇企业2户,个体私营工商户170户。主要产品有纺织器材、面粉、红砖、小型农机具等,上缴税金4万元,利润28万元。乡供销社在实行职工内部租赁、按柜台计算承包金额、变集体为民营后,实现了扭亏增盈。乡政府驻地每周一次的农贸大集红火热闹,成交额3~5万元左右。乡政府投资20余万元,对尾山农场四分场至金山村全长30公里的乡间公路进行了全面整修,土沙石料用量达4万立方米。每日途径朝阳乡境内的往返客车30余个班次,个体出租车30余台次。全乡有中小学16所,7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00人,教师70人。乡政府投资15万元,维修教室310平方米。朝阳乡卫生院有医护人员6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卫生院设有门诊、药房、注射室、病房、X光室、B超室、心电理疗室等科室。年门诊量1500人次。住院处有病房6间,病床24张,有村级卫生所14个,有村级医生16人,卫生员21人,接生员12人,年门诊量5000人次。2000年,计划生育超额完成各项指标,计划生育率达98.8%,宣教率97%,药具发放率100%,生殖健康普查率86%。乡公安派出所共有干警4人,村联防员14人,乡司法助理1人。全年发生刑事案件5起,结案5起,受理治安案件6起,查结6起,结案率100%。
十一、兴安乡
兴安乡位于市域东北部,乡政府驻地兴安村,距市中心12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7°11′,北纬48°57′。乡境东与逊克县相接,南邻襄河农场和沾河林业局施业区,西与莲花山乡、龙门农场接壤,北与孙吴县为邻,总面积417平方公里。居民1116户,总人口3831人,其中男1989人,女1842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8%,其余为回、满等少数民族。乡下辖12个行政村,12个自然屯。该乡地势北高南低,属山区丘陵地带。林地和宜林地占总土地面积的60%,牧草地和宜牧草地占总面积的25%。气候特征: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5℃,≥10℃活动积温1800℃,年日照2450~2700小时,年降水580毫米,无霜期80~100天。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其次为沼泽土、草甸土、黑土。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其次为杂粮和薯类。该乡地处小兴安岭边缘山区,山产品较丰富。境内有榛子、木耳、猴头、蘑菇、蕨菜、都柿等,均为纯自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山产品是农民副业生产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逐步扩大人工林面积,改变林相,为林业生产奠定基础,是五大连池市用材林生产基地之一。
1986年,兴安乡耕地面积36500亩,总播种面积18262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16287亩,亩产72公斤,总产量1167吨;小麦播种面积6006亩,亩产60公斤,总产量358吨;玉米播种面积394亩,亩产170公斤,总产量67吨;大豆播种面积6844亩,亩产71公斤,总产量485吨;甜菜播种面积100亩,亩产400公斤,总产量40吨。全年造林面积1984亩,育苗面积27亩。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726头,马107匹,生猪706头,羊241只,家禽5250只。当年出栏生猪300头,禽肉产量1857公斤,绵羊毛产量18公斤,禽蛋产量21000公斤,水产产量22吨。农业机械总动力4341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63台,小型拖拉机15台,联合收割机11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25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9台,畜牧机械12台,胶轮畜力大车29台。当年机耕面积10000亩,化肥施用量49吨。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95吨,其中小麦109吨,大豆86吨。
1995年,全乡有耕地39435亩,总播种面积29085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26940亩,亩产124公斤,总产量3341吨;小麦9510亩,亩产180公斤,总产量1712吨;薯类2430亩,亩产300公斤;大豆15000亩,亩产60公斤,总产量900吨;蔬菜540亩,亩产100公斤,总产量540吨。畜禽年末存栏:黄牛1366头、马169匹,生猪1143头,山羊505只,家禽5000只。当年出栏肥猪583头,出售肉牛142头,出售羊172只。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3015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26台,小型拖拉机146台,联合收割机3台,农产品加工机械8台,小型配套农具176台,拖车146台,大中型配套农具73台。当年机械耕地面积37995亩,机械播种面积31995亩,机械收割面积7995亩,化肥施用量175吨。总收入533万元,总费用255万元,上交税金19万元,人均收入813元。向国家交售粮食268吨。
2000年,全乡耕地面积达到42000亩,在“稳豆、压麦,开发特色种植”的原则下进行种植结构合理调整,着重开发“新、优、特”品种,力求达到村村有良种,村村有项目,村村有品牌。种植结构为:大豆20000亩,小麦5000亩,芸豆8000亩,马铃薯3000亩,油菜、药材、饲料、蔬菜杂粮、亚麻、水稻、美国快豆等特色作物6800亩。调整后,粮食、经济作物的比例由1999年的6.4:3.6调整到5.8:4.2,完成了年初计划目标。大力发展畜牧业,年末畜禽存栏为:黄牛865头,生猪690头,羊510只,家禽7250只。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克服了春秋两季少雨、风大、高温等高火险的困难,实现了一起森林火灾也未发生的目标。并造林1500亩,植树12000株。
全乡集体企业基础稳固,规模日益壮大。乡企面粉厂于2000年二季度更新改造后,提高生产能力50%,年创产值10万元。辰清河兴全糖厂、元青山小木加工厂继续稳中求进,年创产值45万元。2000年,全乡企业总产值162万元,营业收入149万元,实现利润10.1万元,上缴税金3万元。针对农业连年受灾的局面,乡政府鼓励农民兴办个体私营企业,2000年有个体工商户79户,年创产值305万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方针政策,提留统筹一定三年不变,对受灾户、贪困户视情况相应给予减免,全年累计减少农民负担20万元。在春旱灾情严重,大豆小麦减产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避免了更大损失,全乡农民人均收入2088元,是1986年的9.24倍。农村改水工程取得较大成效,经多方争取资金与技术支持,筹资9万元,使全乡新增加供水管线1000延长米,为350人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全年组织了5次全民性大规模修路活动,累计投入人车混合工日3000个,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使乡村道路得到了全面的整修,91%的村能够保持全年通车。
2000年,全乡有中学1所,学生150人,平均及格率52%,比1999年提高4%;有小学9所,学生312人,及格率88%,比1999年提高2%。筹资新建的500平方米的兴安乡中心小学于年初投入使用,使从危房中撤出来的3个屯的149名学生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乡政府又投入3万元,用于乡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全乡有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5名;有村卫生所10所,有村医10名。认真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强化管理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控制了早婚、非婚生育。计划生育宣传普及率达96%,流动人口管理合格率95%,药具发放使用有效率100%,计划生育率97.3%,有722名已婚育龄妇女享有生殖保健服务。加强廉政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通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学习,使全乡党员干部政治思想觉悟有了较大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2000年4月和8月,全乡进行了两次法轮功问题专项排查揭批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坚决抵制了李洪志之流的歪理邪说和少数受蒙骗群众的封建迷信活动。人民调解与治安联防网络健全严密,充分起到了打防结合的保障作用。全乡禁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个别制毒,贩毒的不法之徒予以严厉打击,将犯罪倾向扼杀在萌芽之中。
十二、莲花山乡
莲花山乡位于五大连池市域北部,乡政府驻地莲花山距五大连池市中心12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6′,北纬48°59′。乡境东与兴安乡相接,南与龙门农场相接,西至市种畜场界,北邻孙吴县。总面积361平方公里。居民1079户,总人口3680人,其中男1900人,女1780人。总人口中汉族占98%,其余为回、满等少数民族。乡下辖10个行政村,10个自然屯。该乡地势东高西低,属山区丘陵地带。气候特征:最高气温月平均零上25℃,最低气温月平均零下27℃,≥10℃活动积温1600~1800℃,年日照2450~2700小时,年降水量580毫米,无霜期80~100天。土壤以暗棕土为主,其次为草甸土、沼泽土、泛滥土。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
1986年,全乡有耕地43250亩。总播种面积20950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20459亩,亩产53公斤,总产量1092吨;粮豆播种面积19583亩,亩产52公斤,总产量1011吨;小麦播种面积10132亩,亩产41公斤,总产量419吨;玉米播种面积18亩,亩产111公斤,总产量2吨;谷子播种面积315亩,亩产70公斤,总产量22吨;大豆播种面积9118亩,亩产62公斤,总产量568吨;薯类总产量876亩,亩产92公斤,总产量81吨。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784头,马235匹,生猪714头,羊465只,家禽8025只。当年出栏肥猪546头,生产牛肉10吨,禽肉产量1458公斤,绵羊毛产量738公斤,蜂蜜产量1600公斤,禽蛋产量32100公斤。全乡机械总动力3083千瓦。主要农业机械有:大中型拖拉机37台,小型拖拉机3台,载重汽车3辆,联合收割机20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40台,拖车10台,农产品加工机械20台,当年机耕地面积11170亩,机械播种面积7825亩,机械收割面积4474亩,化肥施用量63吨。农民人均收入351.7元。
1995年,莲花乡有耕地27105亩,总播种面积24630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23610亩,亩产127.7公斤,总产量3016吨;小麦播种面积7005亩,亩产175公斤,总产量1226吨;大豆播种面积10155亩,亩产73公斤,总产量741吨;甜菜播种面积1020亩,亩产354公斤,总产量361吨。当年造林面积225亩,零星植树1.2万株。年末畜禽存栏数:黄牛1200头,奶牛16头,马571匹,生猪1362头,山羊815只,绵羊43只,家禽10300只。当年出栏肥猪625头,出栏肉牛20头,牛奶产量38吨。全乡农业机械总动力3437千瓦。主要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34台,小型拖拉机149台,联合收割机5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13台,小型配套农具90台,拖车151台。当年机耕地面积25005亩,机械播种面积25005亩,机械收割面积7995亩,化肥施用量320吨。上缴税金26万元,向国家交售粮食211吨,农民人均收入1079元。
2000年12月~2001年3月,按照《黑龙江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五大连池市撤销莲花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兴安乡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