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区域水文

第三章 水文

第一节 区域水文


  五大连池市境内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可分为四个水文区,北部和东部偏多为600毫米,西南部偏少400~450毫米,中部500~550毫米,南部为550~600毫米。讷谟尔河和科洛河是主要水源。境内河、湖、泊、沼泽、水库、塘坝较多,共有水面11.6万亩。
  境内地表水区域分布不均,东部和北部山区为多水区,年平均降水量575毫米,年平均径流深180~250毫米;西部为少水区,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年平均径流深75毫米。年际变差大,年降水量变差系数为0.25~0.27,年径流深的变差系数为0.5~0.8。多水年份平均径流量27.8亿立方米。少水年平均径流量仅4.29亿立方米,相差6倍多。年内降水和径流分配悬殊,7~9月份最多,占全年降水和径流量的69.2%和68%;11月一次年3月最少,占全年的3.9%和4.3%;10月份占全年的4.1%和10%,4~6月份占全年的22.9%和17.7%。
  五大连池区域属小兴安岭西南坡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又加上14座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形,故地表水系发育,地形切割程度较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小兴安岭隆起地带与松辽沉降岩的衔接地带,正处于升降活动频繁地区。境内普遍为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前第四系地层,分布零散,长期遭受地质构造和风化剥蚀作用,致使岩层破碎,节理、裂隙比较发育,很少有充填物质,非常有利于大气降水的下渗补给,形成了潜水含水带。境内气侯的特点是冬长夏短,降雨多集中于七、八月间。虽有一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散失,但由于区内密林丛生,植被发育,加以盖层松散且薄,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所以降水为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境内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均为潜水性质。地下水的埋深一般为5~30米。玄武岩台地,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一般不超过15米。而在台地边缘和局部沟谷切割的低洼处,地下水带以下降泉的形式溢出地表。在坚硬岩层(系表面的裂隙水区)富水性极不均一,水量差异较大。根据民间抽水资料,区内地下水的单井单位出水量(当水位下降1米时每小时的出水量)一般都不超过3吨/时。玄武岩的个别泉的流量较大,最大者达200~300吨/时。境内水文网发育,沟谷切割地形起伏较大,地下水常以短暂的途径便泄流于沟谷溪流中。地下水的化学类型比较单一,矿化度很低。境内有岛状冻土分布,夏秋季节一般揭露1~3米左右,便见到冻土,这对本区潜水含水带的水文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区内发育着许多高地沼泽(面积不大,但分布很广),这与冻土层的存在也有一定关系。
  五大连池市水利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外区补给水。水资源总量38.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8亿立方米,地下水7.9亿立方米,外区补给水3亿立方米。水量在地区分布和补给方式上,地表水为山区多,可补给西部平原区;地下水由山区至丘陵到平原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