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火山台地水文

第二节 火山台地水文


  一、地表水概况
  受气候条件影响,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内河流不甚发育,基本无大河。主要有白河(石龙河)、药泉河、张世通沟等。其中白河是贯穿五大连池的通道,发源于格拉球山以北的沼泽地,经五地、四池、三池、二池、头池后,向南沿石龙熔岩流东侧注入讷谟尔河。药泉河从药泉湖出发。沿石龙西侧南流,注入石龙河。张世通沟,发源于尾山以北的山谷,流量不大,注入二池,是五大连池的一条重要支流。
  该区河流不多,但由于近期地壳下沉,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某些地层的不透水性,使地表水易于积留;又因火山喷发,熔岩堰塞的作用,区内形成了众多的、大小不等的湖泊。著名的五大连池是我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五个池子总面积达18.47平方公里。药泉湖位于药泉山东1公里处,面积0.12平方公里。月牙泡在老黑山西北石龙台地北面,面积为0.65平方公里。南格球山上有火口湖,曾遭人为破坏,现存水不多,正在修复中。其中各地广布小面积的湖泊,季节湖更多。
  二、地下水概况
  由于地质构造条件等因素,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地下水蕴藏量较为丰富。主要是天然冷矿泉水资源和淡泉水资源。区内东西分布着透水性良好的玄武岩台地,台地边缘地下水,常以泉群的形式溢出地表,汇成山前溪流,注入五大连池,故五大连池为本区地下水排泄要道。区内除第四系火山岩外,尚有前第四系岩层出露。海西期花岗岩为基底岩石,其上被白垩系、第三系地层所覆盖,白垩系地层之泥岩层,构成了底部隔水层,为上部的含水岩系创造了储水条件。区内主要含水岩层有:
  (一)第四系上更新统玄武岩
  区内分布面积最广,形成本区外围的玄武岩台地。其中所含地下水主要为裂隙孔隙水,为区内含水量最丰富的岩层。单位涌水量0.1~0.3吨/时.米,个别涌水量可达10吨/时.米以上。
  (二)第四系下更新统之冰积砂砾层潜水
  见于西北部岗阜状丘陵之岗顶,覆于第三系上新统之上。厚度8~15米,单位涌水量可达10吨/时.米以上。
  (三)第三系中、上新统砂岩、页岩与砂质泥岩潜水
  见于区内西北部岗阜状丘陵上,覆于中新统砂页岩组之上。其上被第四系砂砾层所覆盖,厚度9~40米,单位涌水量为0.2~0.5吨/时.米。
  (四)白垩系伏龙泉组板状泥岩、页岩、泥质砂岩裂隙孔隙潜水
  分布于区内西部及西北部岗阜状丘陵处,大部被第三系岩层所覆盖,唯西北部五池沿岸有较好的出露。三池西岸及老黑山东南一带,可见岩层出露。单位涌水量为0.15~0.35吨/时.米。
  (五)海西期花岗石
  见于老黑山南部,周围遍布石龙熔岩。

  五大连池市地下水资源表
  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