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四章 熔岩叠怪

章下序


  老期的熔岩,经过几十万年的风雨侵蚀,原来怪石遍地、参差凹凸的地貌已面目全非,很多地方已风化成肥沃的土壤,其上生长着树木和花草。而新期熔岩,因爆发时间距今较短,仍完整地保留着岩浆刚刚涌到地面的形成的原始状态,起伏奔流的轨迹清晰可见。五大连池熔岩台地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是在熔岩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流动时的温度、外界条件等影响下形成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五大连池熔岩,主要是新期火山的喷发物,即老黑山和火烧山溢出的熔岩流,它覆盖在几十万年前火山喷发的熔岩上。新期熔岩流在形态和构造方面都表现为迥然不同的两种类型,即结壳熔岩和翻花熔岩。
  一、结壳熔岩
  也称波浪熔岩,它在五大连池石海上分布的面积比较广。这种熔岩流总体看来表面平坦、光滑,熔岩浆在地上流动过程中,因表面散热快,冷却凝固的早,并结成一层几十厘米厚的硬表壳,人们便把它叫做结壳熔岩。这层表壳,因刚刚冷却凝固,还没有变坚硬,而像沥青那样富有弹性、韧性。这时,下面的熔岩流仍在继续流动,刚冷却而又有弹性的表层,经熔岩浆流动的挤压而发生塑性变形,最后表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反映了不同流动状态的表壳构造。结壳熔岩流有不同规模,小股熔岩流形态尤为生动。在熔岩流的边部常见熔岩瀑布和爬虫状、象鼻状等各种反映当时流动状态的景观。熔岩流表壳凝固后,下伏液体熔岩仍处于潜流状态,并逐渐集中于一些壳下通道之中,形成熔岩暗道。暗道中的熔岩流走之后,成为空洞。暗道顶部熔岩在冷却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冷却裂隙,但暗中潜流的液态熔岩在一定的情况下沿裂隙上冒,便形成溢流构造。其下有空洞的熔岩表层,往往顺冷却裂隙发生塌陷,形成各种塌陷构造。
  二、翻花熔岩
  也称渣块熔岩。这种熔岩流表面崎岖不平,由大小不等的岩渣状碎块组成,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翻花石”。熔岩流在流动过程中,先固结的表层发生脆性或半塑性破碎而成的碎块(渣块),因继续滚动,再次破碎、翻滚、粘结,并卷进一部分“外来”固体成分,形成翻花熔岩流。这类熔岩流表层,即“渣块层厚几十厘米至一米,局部可达数米。其下是由液态熔岩直接凝固形成的致密的块状层。最下面有时有底部渣块层,一般厚度较小,渣块往往被重新熔结。翻花熔岩主要分布在老黑山和火烧山西侧辽阔的石海上。
  无论在结壳熔岩里还是在翻花熔岩中,都有像动物、植物、用品、食物等形状的奇岩怪石。它们荟萃在五大连池的青山碧水间,形象逼真,楚楚动人,令人叫绝。那因喷气溢流造成的喷气锥、喷气碟成群成列,造型美观,姿态奇异,国内外罕见,更令游人疑为天外来客造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