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型像形熔岩
第二节 小型像形熔岩
一、喷气锥
主要形成在五大连池的新期熔岩上,集中分布在火烧山东边和北边的三池北端、四池南侧辽阔的翻花熔岩石海上。那数百个黑塔状的喷气锥就像河南嵩山五乳峰下的塔林,国内外罕见,是五大连池美景中的一绝。
喷气锥是由喷气作用形成的,关于气体来源有两种说法:有的地质工作者认为,火山喷发时,除从火山口喷出大量岩浆和气体外,在一些地段岩石裂隙中也冒出气体,当熔岩流到冒气的岩石裂隙时,气体冲破熔岩层冒出,熔岩也随之翻出堆在喷气孔周围,这些气体断续冒出,翻出的熔岩一层一层地堆迭起来,形成中空的喷气锥。也有一些地质工作者认为,气体来源于高温熔岩覆盖在富水沼泽或河谷湿地形成的水蒸气。
喷气锥一般高2~4米,底径2~5米。喷气锥有两种形态。一种形态是垒成锥体的单层熔岩较厚,约 5~20厘米,有15~30余层,锥体呈尖锥状,个体高,此种形态最多,是区内常见者。另一种形态是组成锥体的单层熔层较薄,单层厚1~3厘米,呈汉瓦状,锥体层数多,可达百余层,似青瓦垒成,个体低矮粗大,此种形态的喷气锥比较少见。喷气锥的排列较为有趣,有的一大一小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亲如母子;有的两个大小相等的喷气锥,肩并肩,近似姊妹;有的几个整整齐齐地排成一行,似手足兄弟;有的成群结队,像正在行军的大队士兵;有的锥体倾斜,极像意大利比萨斜塔和我国辽代的开宝寺斜塔;也有的锥体从上到下裂为两半,酷似传说中的雷劈塔。
这些喷气锥的内部都是一样的,全是空空的,像个极粗的竖井。当年火山爆发时,气体、熔岩浆及火山碎屑物都是沿着这条通道喷出地面的。其状态下部粗上部细,顶部一般都有一个圆圆的开口,有的像一个大喇叭筒。锥体内壁上,雕塑着岩浆和气体朝外喷发时的一道道精美的纹饰,也有的是岩浆往下垂落时凝固的一条条熔岩钟乳,犹如壁画、浮雕一般,是五大连池火山风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珍品。
二、喷气碟
位于火烧山东北面的石海中,是与喷气锥相伴而生,形成像圆形的像皮船,又像餐桌上的碟子或中凹外凸的飞碟,故称喷气碟。它是喷气锥的雏型,因岩浆喷出的次数较少,一般只有2~3次,形成的熔岩饼也只有2~3层,堆积的也不高,但它的喷气口要比喷气锥口大得多,直径也较大,多数都在4米以上,深度大多不足 1米,最深也不到2米。喷气碟表面十分光滑,黑亮亮、圆乎乎的边缘裸露着原始的颜色,而有的碟中心却生长着五颜六色的花草,因而,喷气碟又像一个绚丽多彩的大花冠。
三、火山弹
它是从火山口喷到空中的熔岩冷却凝固后落在地上形成的。其形态多为球状,也有梨状和纺锤状的,还有条带状、麻花状和螺丝状的。火山弹形态多种多样,不管是哪样的,其表层和内部都有气孔,一般表层的气孔比较大,多为长形;而内部气孔要小一些,多呈圆形。还有空心的火山弹、多层的火山弹、有核的火山弹等。火山弹在新老期14座火山都有分布,但分布在新期火山的火山弹露出更多。
四、火山砾
火山砾在老黑山南坡和火烧山西边分布的比较多,并覆盖在老期的熔岩上。火山砾颜色丰富,黑、红、黄、绿、褐、紫等各种颜色都有,十分鲜艳。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颗颗火山烁熠熠生辉,像五颜六色的宝石一样光彩夺目。
五、熔岩河
是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形成的熔岩流。它和长江、黄河等大浪滔滔的流水不一样,它是熔岩浆冷却凝固后留下的自然雕塑,故称熔岩河。现在,虽然火山喷发活动早已停止了,但当年熔岩河汹涌澎湃的气势,熔岩河的原始风貌,依然清晰可见。较大的熔岩河有两条,一条在老黑山东边3公里处,280年前,由于火山爆发,大量的熔岩浆流到这里,遇到了一处高地,岩浆在这块儿绕了一个大弯后,朝着低地滚滚流去,当流到白龙河,将河床堵塞,形成五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即今日的五大连池。另一条比较大的熔岩河,在火烧山北部,几乎和老黑山同时喷发的熔岩浆从火烧山的北侧涌出,流出不远,便遇到一小高丘,只好绕过高丘,朝东奔去,因而,河道在这里呈 S形。接着,便是平坦的开阔地,岩流开始缓缓下来,呈扇状铺展平,又缓缓朝东北方向流去。
这两条熔岩河仅是两条主河道,其支流、河岔子数不胜数。尤其是在平地上漫流时,常常遇到一些长沟、浅坑,便形成了许多支流和小湾。它们均受火山喷发的岩浆多少、粘度、流速及流经的地势、地形所制约。当岩浆流速慢时,其表层常有纵向条带状的波纹,似乎向前涌去。有时岩浆流速急,还常常卷起一个个深深的漩涡,在三池附近的一条熔岩河道上,就有一处典型的漩涡熔岩,当时旋转的形态还十分清晰。特别是在火山喷发时,熔岩浆流速极快,像爆发的山洪,咆哮着从火山口涌出;像泛滥的江水一样,掀起层层巨浪,不断地向前推进。现在,火烧山北侧熔岩河中的波状熔岩,就是当年留下来的遗迹。
六、熔岩瀑布
有河就有瀑布,五大连池熔岩河也不例外。五大连池的熔岩瀑布较多,但比较大的有两条,一条在水帘洞北1公里处,一条在老黑山东1.5公里处的丛林中。熔岩瀑布的成因和一般的山高处的峭壁上悬空飞泻直下形成的。但是,它们也有不同之处,即一个是水,一个是曾经流动的熔岩浆。
老黑山水帘洞北1公里处的熔岩瀑布挂在 4米多的高坡上,宽也4米多,它凌空飞下,落进一个凹形的大坑里,大有“万点青山拥水来”的意境。在老黑山东 1.5公里处的瀑布,它在陡坎上流了一段后,突然从中分为两段,一股朝左,下股朝右,形成相距很近的两条瀑布,其中一条宽达15米,跌岩奔腾,投空而下,直捣深潭,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这条瀑布上面岩流纹络清晰如初,几株苍劲的火山杨傲然挺立于悬崖之畔,构成一幅独特的风景画。
五大连池的熔岩瀑布跳珠飞雪,浪花层的景观是比较罕见的。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的基拉韦亚火山也有一条熔岩瀑布,只是从悬崖上跌人平地,堆成三个小小的熔岩锥,和五大连池瀑布的飞流直下,流银泼玉是无法相比的。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五大连池熔岩瀑布在国内外都是独一无二的。
七、金字塔
也叫岩渣丘,多数分布在老黑山东及东南侧。这些岩渣丘一般高2~5米,高者达15米左右,极像一座座小型金字塔。多呈单体出现,由火山碎屑物堆积而成,主要是火山砂、火山砾、火山弹、浮岩及少量花岗岩岩块,无岩浆溢流。这些小金字塔其实是只喷出碎屑的副火山,是老黑山第二喷发阶段早期喷发形成的。
八、石熊位于老黑山至火烧山的道旁。它黑乎乎的身影蹲伏在石海中,体形硕大浑圆,后肢着地,前肢犬立,像一个贪婪的家伙,正在等着捕食可口的猎物。其形态逼真,胆小者不敢近前。
九、石猿
位于火烧山东部石海中。侧面观之,很像69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他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眉骨粗壮隆起,喙部突出,下颌收缩,牙齿粗大,长发披肩。他站在石海中,仰望着西面的火烧山,好像还惊呆在火山爆发的那一时刻而没有醒来,正自言自语地说:“啊!太可怕了,那片结满野果的树林里怎么突然冒出一座大火山来呢?”人们看见石猿,好像一下就回到了那遥远的亘古时代,会产生无尽的遐想……
十、石牛
位于火烧山东北部石海中。石牛外表呈黑褐色,肌腱发达,垂角躬脊,藏尾蹬蹄,双目圆睁,似怒火中烧,杀气逼人的西班牙斗牛。
十一、石兔
位于火烧山东北部石海中。侧着竖耳,惊恐不安,像一只被游人惊动的野兔,举足欲奔。
十二、石佛
位于火烧山东部石海中。面向东海,背对西天,双手合十,虔诚倍至,极富“和尚念经”、“石佛说法”的神韵。
十三、猪八戒吃西瓜
位于火烧山东北部,三池子西岸。由火山熔岩自然形成的石人,和电视剧《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别无二致。远观见其腆着肚子,捧着西瓜,张着大嘴,憨态可鞠。本是一奇特景观,却被不法之徒损坏头部,需加强保护。
十四、蛇蟒
在老黑山、火烧山周围的石海中爬行动物较多,有又粗又长的巨蟒,也有又细又短的小蛇;有的蜷曲着躯身昏昏欲睡,也有的舒展着腰肢天天欲动;有的独身自居,也有的几条互相绕在一起,亲密无间,难解难分。它们均是比较粘稠的岩浆,在硬壳中流动时冲出外壳后,向四周溢去。每流出一股熔岩流,便是一条熔岩“爬虫”,岩浆流出量少的,便是“小蛇”;流出量多的,就是“大蟒”;往同一方向连续流去几次的,便是几条大蟒或几条小蛇缠在了一起。它们的躯干扁圆光滑,观之,极像蟒蠕蛇动,令人生畏。
十五、石骆驼
在老黑山、火烧山周围有一些石骆驼,有的静静地卧在那里休息,有的站在那里观望。它们都有高高的驼峰和汗涔涔的皮毛,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艰苦的长途跋涉,从远方的沙漠中来到五大连池水边,终于可以喝上清凉的矿泉水和吃上嫩嫩的青草了,故一个个都流露出放松、欣然的神态。
十六、鸳鸯石
在火烧山东北处,有一对鸳鸯石。它们含情脉脉,缠绵顾盼,栩栩如生、难舍难分的神态真切感人。
十七、象鼻石
在火烧山北约 2公里处,有一个熔岩柱立在一个圆坑里,其形态极似大象的鼻子插入潭中吸水。其实,这是一个 2.5米多长的熔岩流,从高坡上垂下来,注入一个塌陷的深坑中。它形如孤柱,外表圆滑,呈银灰色,酷似象鼻。雨季坑中积水,又有微风吹起波澜,真如大象的鼻子在不停地吸水,令人击节称奇。
十八、石龟
在平坦或起伏不大的熔岩面上,常见有熔岩流边缘伸出的小股支流,极像一个个巨大的海龟,它们像刚刚从大海里爬到岸上,匍匐在沙滩上筑巢产卵。
十九、石鸡
在石海北部,有一些石鸡,它们有的双翅展开、金鸡独立,呈打斗状;有的引颈望天,喙部张开,似乎正在放声高歌。
二十、石虎
在老黑山、火烧山石海深处,有几块虎状熔岩。它们身材修长健美,外表黑黄相间,色彩斑斓。有的前爪撑地,虎视眈眈,似乎随时向猎物猛扑过来;有的昂首长啸,向游客展示着东北虎的风彩。
二十一、石鲸
在石海中有很多石鲸,有的成群结队,似乎互相嬉戏;有的独居石海深处,追波逐浪。个头十多米长,或几十米长,大都露出扁圆的脊背和黑乎乎的头。这些千奇百怪的石鲸虽然可望不可食,却也能大饱游客的眼福。
二十二、馒头石
火烧山石海中,有许多熔岩表壳受下面液态熔岩中逸出气体的膨胀作用,膨起一个个圆包,形似馒头,故称馒头石。馒头石的表壳较薄,有的脚踏上去即破碎,因而游人不要脚踏馒头石,以保护这珍贵的自然景观。
二十三、绳状岩
这种熔岩在结壳熔岩流中分布很普遍。典型的绳状熔岩其外貌与钢丝绳、麻绳、草绳极为相似。表面粗糙成束出现,绳束有粗有细,规模有大有小,粗的绳束直径可达30~60厘米,每股直径5~8厘米;细的绳束直径 5~20厘米,单股直径2~3厘米不等。绳子的长度由几米到几十米,每条绳束通常由几股、几十股,甚至几百股圆形的熔岩绳紧紧地拧在一起。也常见很多根绳状熔岩互相绞叠缠绕起来,有点儿像盘根错节的树根,但这类树根状熔岩一般延伸都不太远。
二十四、钢轨岩
在温泊以北的石海中,有形似钢轨的波状熔岩。每两根钢轨岩间距相等,平行延伸,观之十分有趣。
二十五、木排岩
在老黑山和火烧山一带,新期火山喷出的结壳岩形成一种平行褶皱构造,每个褶皱条纹之间界限平直,排列整齐,延伸方向与熔岩流动方向一致,其成因乃是受到两边侧向挤压和剪切力的作用均匀所致。温泊北面约 1公里的头池子西岸,有大片的木排岩。放眼望去,极像漂流在那巨浪翻滚、波涛汹涌的江河中的木排。近前细观,则像刚刚砍伐的树木一样一根一根地躺在地上,其表皮褶皱和树皮极为相似,不细看,难辨真伪。此处又好像一座伐木场,一根一根笔直的原木排列得非常整齐、平直,像伐木工人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样,正待装车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