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冬季时景

第二节 冬季时景


  一、三池冰断
  黑龙江的冬天冰天雪地,“三池冰断”就发生在数九前后天气骤然变冷的时候,且多发生在夜半时分。在三池的中部,从东北边开始,向西南面断开一条冰裂,随之碎冰堆积如墙,犹如一道冰川矗立在冰湖之上;又似一面巨大的银雕玉砌的屏障,横在眼前,壮观而别致。尤其在断裂时,还咔咔作响,有时还夹杂着隆隆的轰鸣声,显示着一种强大的威力。因之,传说是“独角龙”不安囚禁所为。每到数九,便是五大连池最寒冷的季节,水面结冰开始加厚,冰下也越来越暗,人们传说“独角龙”不甘严寒的封锁,便用头上的独角划开坚冰,以求光明。实际上,这块儿是因受地热的影响,湖水深处温度较高,而冰层上面骤冷,温差巨变的作用,使三池出现冰断的壮丽景观。
  冬季来到五大连池的游客,可以领略三池一年一度的冬季“冰裂”奇观。特别是在严冬月夜下观赏此景,别有一番情趣,头上皓月当空,脚下千里冰封,眼前冰裂堆积的“长墙”,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冰湖之上,分外神奇、壮观。再回味一下关于“独角龙”的传说,更是妙趣横生,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温泊云雾
  在五大连池镇东北约 2.5公里处,即五大连池头池子西岸的石龙背上,有一个奇特的景观——温泊。温泊总长200余米,宽50米左右,深 1~4米,是一个常年盈水、四季不封冻的温水清池。黑龙江北部地区的冬天比较寒冷,常常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处是一派银白世界。气温有时下降到零下30~40℃左右。人们穿着棉大衣、皮夹克,将帽耳放下来,仍觉寒气逼人,然而,温泊却是一派小阳春的景象。
  水面波光粼粼,过冬的鸭子在水面上嬉戏,显得悠然自在;鱼儿成群结队地串梭游动,不断向垂钓者搔首弄姿,叫人哭笑不得;池水清澈透明,清幽的火山岩静卧水底,凹陷处深不可测,极像几个通向地球深处的大洞,令人生畏;细柔的水藻像绿色的绒毯一样铺在浅水处;一簇簇嫩绿的水草在水中抖动,显得特别鲜活;常有三两个渔翁冒着严寒站在雪地上,聚精会神地持竽垂钓,别有一番情趣。更令人称奇的是,外面的世界冰天雪地,而温泊却终年不冻,在最冷的“三九”天里,它的水温一般为8~12℃,南部偏低为 4~5℃,北部则高达14℃。因而,温泊水面上总是热气腾腾,云雾缭绕,袅袅升腾的热气,如缕缕轻纱缥缥渺渺,经微风吹到岸上,立刻遇到零下30℃严寒中的柳枝、火山杨、白桦、芦苇、蒿草等,便急剧地凝结其上,形成洁白、晶莹的冰花,人们称之为雾淞,通称树挂。冬天的清晨,温泊的四周,一枝枝、一簇簇的雾淞,使附近的林木变成了洁白无瑕的玉树琼枝,呈现出“白杨吐玉蕊,垂柳开银花”的绝妙景象。
  温泊的气温和近在咫尺的外部气温相差竟达50℃之大,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难解之迷,其实也不难解释,因为它和火山地热有关。科学家已经证实,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它蕴藏着大量的热能,即地下热水和地热蒸气。地层一有空隙,它们就冲出地表。据地质水文工作者推测,在温泊北部方向的石龙熔岩台地下,有一地热出口,热水从此冒出后,与玄武岩中的冷水混合,然后又潜入温泊,使这里的水温常年保持在零度以上,四季不结冰。
  三、霜塔争辉
  北国的隆冬,白雪皑皑,冰冻地裂,仿佛一切都在寒冷中凝固了。然而在老黑山、火烧山、笔架山、格拉球山、东西焦得布山等新老期火山上和石龙背上长出一群群冒着热气的塔——霜塔。霜塔不同于西安的大雁塔、苏州的双塔、安阳的文峰塔、开封的祜国寺塔和埃及的金字塔。这些塔都是由砖、木、铁、石等材料人工构成,而霜塔却是自然天成的,是火山地热的杰作。霜塔,一身洁白,仿佛是银雕玉砌的一般。其高大部分在30~80厘米左右, 1米以上的也不少见。内部皆是空心的,并有潮乎乎的热气从中冒出来,象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大蒸笼。就是在农历腊七、腊八最冷的天气里,把冻硬的馒头放到里面,一个小时就能融化,变得松软温热起来。
  霜塔下面都有地热上升裂隙,地下热气遇到零下30多度的严寒,便立刻凝结成洁白的冰霜,一层层地堆积成霜塔。大多数霜堆像塔,也有一些像各种动物的,总之形状千奇百怪,应有尽有。地热蒸气的造化之工,雕塑出这些精美、别致的霜塔。它们有的是由一块块冰晶筑就起来的,玲珑剔透,闪烁着银辉;有的是由一片片霜花层叠起来的,错落有致,自生佳趣。在正午的阳光下,冰晶筑起的塔,显得格外洁白,反射出来的光像珠飞玉溅一般,流光溢彩;霜花层叠成的塔,被镀的格外银白,反射出来的光,丝丝缕缕,纷纷扬扬,宛若银丝,恰似素练,轻盈飘洒。霜塔在蓝天衬托下,银光玉彩互映,竞相争辉,分外妖娆。